一年增收五万元!宿豫老朱家搭上“致富车” 摘了“穷帽子”

(速新闻记者 张碧晴 通讯员 祁春琳)“老朱家这两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收入从3000元到5万元,他们家的好日子来喽!”当记者问起宿豫区仰化镇刘涧村哪一家的脱贫效果最好时,刘涧村支部书记叶文虎给出了三个字:老朱家。
老朱家到底发生了什么?近日,记者驱车前往刘涧村一探究竟。
“走!带你到老朱那看看!”在叶文虎的带领下,记者在翔盛大道旁的一块浅水藕套养小龙虾的田地里见到了他口中的老朱。老朱正身穿下水服,把捕虾笼投放进田里,忙碌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田埂上还站着几位前来“取经”的村民,老朱一边忙活一边向他们传授养殖经验。
老朱全名叫朱明安,其实也不老,但生活的艰辛让49岁的他过早地苍老了,黝黑的皮肤、粗大的指节……在老朱的身上,有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烙印。老朱家有四口人,但是全家只有老朱一个劳动力,妻子患有慢性病,没有劳动能力,每天的医药费还要五六十元,两个孩子还在读书。特殊的家庭情况让老朱只能靠种地为生,一年3000多元的收入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
怎么让老朱“跳”过贫困线呢?叶文虎开始琢磨起一套个性化的扶贫方案。首先给老朱妻子申请到了免费药物,解决了医药费。同时还给老朱的两个孩子申请到了教育扶贫补助,解决了学费。“自从2016年我家享受到了这些好政策之后,我身上的担子就轻了不少。”老朱的生活在逐步改善。
这几年,看着不少乡邻靠养小龙虾富了起来,老朱打心眼里羡慕,可家徒四壁的他没有资金。正当老朱一筹莫展之时,扶贫贷款政策给他带来了希望。“2016年底,村部给我担保,帮我拿到3万元贷款,同时村部还帮我流转了40亩地。”有了钱,有了土地,老朱说干就干。
开垦土地、种植藕苗、购买虾苗、学习养殖技术……老朱在藕塘里养起了小龙虾。记者注意到,藕塘的水较为清澈,捞出的小龙虾也很干净,跟市面上的污水虾截然不同。老朱自豪地聊起了自己脱贫致富的法宝,“我这地里的水都是从中运河引过来的,水质好,都是自然灌溉,小龙虾不容易生病。”普通虾苗45天后便可上市,春夏秋三季都有收成。
怎么找销路?面对记者的提问,老朱乐呵呵地说:“我们这的龙虾都不够卖的,上海、无锡、淮安等地的大货车每天早上五点就在路边等了,收购价格比本地贵。”2017年,老朱入账五万多元,摘了“穷帽”。在老朱的带动下,村里其他8户也搭上了这趟“致富车”,全村现有314亩藕田龙虾。
摘“穷帽”的人越来越多!“刘涧村共有742户村民,2016年有152个贫困户,其中低收入户95户,如今只剩下29户低收入户。”叶文虎表示,“拔穷根”仍在继续。
“给我再发100斤虾苗!”挂完电话,老朱又开始忙碌起来,奔向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