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3年,中法生态城亮点何在
湖北日报 2017-09-27 08:58:56
记者李卫中、通讯员孙克亮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启动已经3年。3年间,生态城取得了哪些生态示范成果?
昨日,在中法生态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当天,武汉市蔡甸区委书记、中法武汉生态城管委会主任刘子清向记者介绍了生态城发展3年的收获。
绘出“可持续发展标杆”模样
城市可持续发展到底如何运作?能否确立一个可复制、可示范的标杆?
中法两国专家进行两年规划研究,世界多家顶级公司进行一年设计施工,中法生态城现在有了初步答案。
城市空间开发上坚持“反规划”。“反规划”,不是反对规划,不做规划,而是要反过来做规划,不是让人适应城市,而是从生态角度、以人为本出发做规划,减少干预。自然的本底是什么,设计建设就按这个来,不过多改动。设计的房屋、道路等,都是自然界的“插入者”,就像一块山上滚下的石头,偶然而和谐地“插入”到山脚、水边。整个城市建筑设施,放在自然本底上,保护自然山水连绵。
刘子清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就是树立生态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开放、创新战略。
法国驻华大使黎想说,作为生态领域重要的项目,中法生态城的标杆性也体现在它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参考。
确立“城镇建设可持续”原则
3年探索,中法生态城确立一个建设原则: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活后生产,先生态后业态。
生态城项目,凡建设必规划。除了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生态城目前进行的所有项目都首先进行详细规划论证。
今年5月起,生态城筹划治理什湖,面向全球征集规划方案。本月21日,10.84平方公里什湖生态文明公园完成规划,设计古琴造型的五条功能主线生态公园。同时,占地5000亩的知音文化公园也在国内征集规划设计方案。
建设先从地下入手。去年9月,生态城地下综合管廊动工,这是生态城启动建设的第一批项目,也是武汉首条监控智能化最高的综合管廊工程。地下管廊将普遍铺设物联网智慧管理模块,未来将用机器人巡线。
产业规划遵循生活为先。布局的产业,首先满足生态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为产业发展目标,努力布局信息科技、智能智造、生态环保等产业,尽量减少资源消耗。
今年上半年,生态城成功引进总投资120亿元太空科创城、总投资50亿元优炫科技总部等项目,努力追求生产为生活服务的规划理想。
层次不一样.蔡甸要解决的是以后三十年的问题。凌空区要解决的是目前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