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40年罕有之巨变?从4个楼市关键拐点剖析未来房价走向!

以住房市场化为开端,至今房地产行业随同改革开放共同走过了40年。纵观来时路,小编发现了很多值得细细琢磨的事情。今天,就来和大家品味一番中国楼市经历的4个关键拐点。
一、住房市场化
40年前的10月20日,当天高层视察北京一新建住房小区时曾发出疑问:“住房能不能成为商品?”可见,房改之间住房上市自由交易还没有先例。
随后的几年,一系列官媒文章论述“房子是可以卖的”,个人购房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矛盾。接着,住房市场化概念逐渐萌芽。于是乎,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式诞生。
与房改和土改一起被推进,我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并迅速发展,楼市迎来了第一个黄金10年。
而1987年是一个重要节点,那一年深圳进行了首次土地拍卖,标志着住房市场化正式确立。 
 二、第一次出现楼市泡沫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成为独立省份——海南省。一时间从全国各地涌入大量的人,也正是这些人成为了我国第一批通过房地产获利的人群。
3年后,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的24个省份推行房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腾飞期。
而正所谓物极必反,这也为第一次出现楼市泡沫埋下了伏笔。在经历了一年的高速发展期后,全国房屋均价以几何倍数递增。从1千出头,猛增至5千元/平方米。
炒楼成为大众话题,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王” 
1993年上半年全国楼市房价攀升到信的高点,每平方米均价接近8000元,与人均收入形成巨大悬殊。下半年楼市应声下跌,强烈的落差,导致市场第一次泡沫破裂。
首当其冲便是海南,于是有了一句戏言:海南三大景观“天涯海角和烂尾楼”。全国各地房价开始相继大幅度下跌,房市进入首个寒冬。
当中有还一个插曲,正是在这个阶段,潘石屹靠着房地产在海南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三、首次进入去库存时代
1995年底,全国产品房累计库存面积已超过5千万平方米。时间来到1998年,楼市几近崩盘。也是在这一年,管理层开始第一次救市,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制度。于是,全国各企业单位一口气消化完了过剩的楼市库存。
四、楼市第一次调控从紧
2001年,以北京为例,其房价涨幅接近100%。第二年,首个楼市调控从紧文件“217号文”出台。随后的楼市基调变为严控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等。同时,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比例、上浮了房贷利率。
往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剧本了,楼市再次进入寒冬;然后,松绑又从紧,周而复始,越调越涨。 
总体而言,从“住房能不能成为商品”到超过10万元/平方米;从第一场土拍会到现在的共有产权、租售并举等举措,我国房地产已走过40年,留下了许多值得细细琢磨的事情。就目前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正在不断完善,走向规范,楼市长效机制建立可期。对此,小编认为,实现人人住有所居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