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农民的日常生活——偷蛋龙2014行走乡土湖州小结


粢年糕,1月19日,练市荃步村。
粢松糕,2月4日,织里东桥安港村。
满载而归,3月30日,织里沈溇村。
汰蚕匾,4月20日,练市徐洪村。
蚕出眠了,5月2日,练市东堡村。
耘田播种,6月15日,长兴夹浦香山村。
担水,7月23日,环渚肖家兜村
劳作归来,8月23日,环渚天字圩村。
采菱,9月4日,南浔圣塘港村。
剥棉兜,10月6日,下昂射中村。
牵牛,11月2日,埭溪五石坞村。
杀猪,12月20日,德清东安村。

四季:湖州农民的日常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是农耕性质,我们的岁时节令文化与习俗大多跟农业生产有关,湖州东部水乡是中国的蚕桑中心,就保留了很多跟养蚕有关的习俗。农民的日常生活表现在生产、饮食、休憩、娱乐等多种生活方式。工业化和城市化脚步还在加快,这些都是注定即将逝去的生活方式,就像农民这个词也即将消失一样,以后或许就没有农民,只有农业雇佣工人。行走在湖州乡间,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男人,在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行走湖州乡间,出现在我镜头里主要是386199部队,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安静、宁静、寂寥是乡村的主基调,只有逢年过节时候才会热闹一阵子,即使那些留守的孩子,稍微大一点也都随着父母进城就学去了。我忽然明白了,我们正经历着中国社会结构最大的变化,传统的农耕,传统的农民,传统的乡村,传统的习俗、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逝去,或许再过20年,不,甚至10年后,我们都只能去各类博物馆里去观摩传统农民的日常生活了,萦绕着中国数千年的乡愁也将不复存在。想到这一些,更让我把镜头对准那些我们曾经熟视无睹的场景,人与事,我们有一种正在记录逝去历史的感觉。从2012年走桥开始,我的视线从古桥转到了乡村,从乡村转到了农民,那些在田间地头、堂前灶下、廊下道地父老乡亲们上天天演绎的故事成了我主要的捕捉对象,说不出的熟稔,说不出的亲切,说不出的悸动……。乡亲们笑着说,这有什么好拍的,人老了不好看,但在我看来,那些岁月沉淀下来的东西恰恰是最令人回味和寻味的,它去掉了一切时尚的浮华,直达本真和纯真。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拍劳动中生龙活虎,休憩中安详宁静的老农民,他们或许就是湖州最后的农民了。
一点小声明:感谢所有进入我镜头的父老乡亲,照片是按照记录真实生活要求拍摄和选取的,可能与乡亲们要求拍得好看有一定距离,敬请谅解。如果有人在我的博客里看到自己亲人的照片,需要电子版随时可以奉上,需要印出来也请告知,改日一定送照片上门。

一月要经历小寒和大寒,是江南最冷的寒冬。但在月底要迎来2014年的农历新年,因此随便走到哪里都是热气腾腾,农民们正为新春做着各种各种的准备,理柴火,粢松糕,蒸年糕,做团子,杀鱼杀鸡,当然还有洗洗晒晒。但农民总是闲不下来的,垦地的有,给菜地施肥的有,开水沟的有……都在为来年的春天做着准备呢。
1、粢松糕,1月1日,织里濮溇老吴家。松糕在传统祭祀,走亲访友都要用到。现在在摆喜酒、摆十六岁酒等时候还常常用到,糕点上用洋红拌上米粉印上吉祥花样和祝福语。
2、软柴垛前的老人,1月1日,织里濮溇村。在农村一点东西都不舍得浪费,这些干枯了的羊眼豆(扁豆)藤是最好的柴火,一点就着,可做硬柴的引火。
3、劈硬柴,1月1日,织里濮溇村。小时候粢松糕,蒸年糕,烧蹄子都要架起硬柴头。
4、烧灶头,1月1日,织里濮溇村。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大人挤在灶窟里的小凳子上,暖和。
5、挖冬瓜籽,1月1日,织里濮溇村。从小就知道太湖边是种蔬菜出名的,过年用的大白菜,大葱等都是太湖边的人摇着大船来卖的。挖出的冬瓜籽晾干后是用于明年播种的。种什么都留点种是传统。
6、做团子,1月1日,织里濮溇村。团子,团团圆圆,包含着美好的祝愿在里面,记得小时候每逢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做团子。尤其是办喜事,村里的妇女都会过来帮忙,要做好几个蚕匾的团子。团子点上红和松糕一样,也作为礼节用,堆得高高的几盒松糕,几盒团子是搭配好的。
7、洗干荸荠,1月1日,织里濮溇村。荸荠在老家很少做菜的,好像更多的是当水果吃的,尤其是风干的荸荠特别地甜。
8、割草归来,1月1日,织里濮溇村。湖州历来有养湖羊的传统,冬天是吃羊肉进补的时候,因此一到冬天湖州乡间有吃湖羊肉的传统,更是乡间喜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架起硬柴大锅子烧出来的羊肉特别好吃。
9、渔船晚归,1月1日,织里濮溇港外太湖。对岸的西山隐约可见。

10、理大肠,1月5日,小寒,环渚肖家兜村。大肠好吃难弄,尤其是在天寒地冻的一月,要把一副猪大肠理干净还真是不容易,中国人向来很愿意在吃上花大功夫的。
11、粢年糕,1月5日,环渚四角庄村。小时候粢年糕都是手工的,把蒸熟的米粉倒到木桶里,靠人工不停地揉和摔打,做年糕的人要不怕烫,米粉一冷就做不好了。现在的年糕都改机器了。
12、杀鱼,1月5日,环渚瑶台村。水乡过年是少不了鱼的,年年有鱼是一个好兆头。
13、午饭,1月5日,环渚荡湾村。乡下一直有抬饭碗聚在一起吃饭的习惯,到饭点的时候常常能遇到这样的场景,尤其是太阳暖暖的冬日。吃个饭,聊个天,惬意和亲切得很。
14、摆龙门阵,1月5日,塘甸村口。冬日暖阳下,捧个茶杯,摆摆龙门阵还是蛮有意思的。
15、施肥,1月5日,环渚盘家漾边。
16、冬天萝卜好比参,来一个吧,1月5日,环渚天子圩村。最后手里的萝卜成了我嘴里的食,确实松脆可口润喉,我发现我有点咳嗽的嗓子一下子开了。
17、理柴火,1月5日,环渚天子圩村。烧柴火灶头是老辈人改不了的习惯,其实即使是我们也喜欢吃柴火灶烧的饭菜,一个字:香!

18、好大的蜡烛,1月14日,道场鲍山村。鲍山山脚下的宝峰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着准备。
19、拧被单,1月14日,道场鲍山村。没有洗衣机脱水的时候,乡下洗大件的被单之类,脱水就靠两个人这样拧,小时候在家也常被大人抓差做这活,人小力气小,一不小心就被转过去了,如果脱手那就得挨骂了。
20、体检,1月14日,道场鲍山村。这不知道算不算中医下乡?
21、桥头午后,1月15日,旧馆新兴港毓秀桥头。古桥往往是一个村落的中心,冬日的午后桥头晒太阳,老伙伴聚聚说说话还是蛮不错的哦。
22、廊下的午饭,1月15日,旧馆新兴港村。这午饭吃得亲切,温馨,和谐。
23、开挖沟,1月19日,练市酒仙桥村。即使过年了,有些活是不能耽搁的。
24、跟着爷爷去割青菜,1月20日,大寒,环渚肖家兜。冬天霜打过的青菜最好吃。
25、垦地,1月25日,菱湖前丘藤桥东。桑树地套种蔬菜,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26、理荠菜,1月25日,菱湖前丘村。冬天的荠菜最肥美,一开村就老了,荠菜是最好的凉拌菜,也是最好的馅,包千张包子春卷最好吃了。

“说不出的熟稔,说不出的亲切,说不出的悸动……。”看着,居然会有泪盈盈之感,许是心还念着,此景却已不在——我的已然走远的乡村生活!

看着好感动啊

看着都是小孩和老人

画面很美 安居乐业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