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律所”有望成为新兴法律服务形式

对于多数百姓来说,找律师打官司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但在开始所有工作之前,找到一位适合自己的好律师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步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的结果。然而,这一步也让很多人最费心思,因为一直以来,传统法律服务领域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且供需双方需求不能够完全匹配。不过,随着“互联网+”对法律领域的渗透,越来越多“云端律所”、机器人律师出现,互联网法律有望破解该难点。
针对新兴互联网法律服务,《中国企业报》采访了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律师任战敏。
过去,无论是传统律师事务所还是整个律师行业都缺乏一套客观全面的律师能力评价机制。由于法律领域存在很高的专业门槛,普通人难以判断律师的专业能力,大多通过人脉关系寻找律师。这样的方式效率低下,找到的律师也不一定合适。
对此,任战敏律师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一方面,有法律服务需求的客户想找到好律师难;另一方面,急需寻找案源的众多律师也很难了解潜在市场需求。互联网法律平台恰恰解决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让法律服务更透明、便捷。
大数据可以为律师能力“画像”,为客观评价律师能力提供参考,帮助人们快速找到最适合的律师。互联网能显著降低信息成本和沟通成本,而且使用便捷,没有地理限制,任战敏律师认为,从这个角度上看,法律+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成功转型的律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互联网对传统法律服务和律师事务所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互联网认识的供需双方信任基因较弱,互联网+及大数据能够带来高效但并不能替代更深层次的人工法律服务。
任战敏分析,法律服务先天需要信任和私密空间,通过互联网认识的双方,信任基因较弱。并且,法律服务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个案化的服务,不存在将法律服务完全标准化的可能。目前互联网法律服务更多是对低端法律服务和非诉讼业务领域有所侵蚀,而像复杂的诉讼业务、融资并购、资本市场等在内的很多服务,都很难进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