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神奇功效的穴位是16郗穴


人体有神奇功效的穴位是16郗穴,指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一的郗穴)。郗穴是人体专用于急救的大药,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用,是空隙、间隙的意思。急性疼痛,一般取阳经郗穴。16个郗穴(按部位)其作用为:
1、肺经郄穴--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见下图左1。该穴具有清热凉血之功,善治血证,治咯血、呕血等出血疾患,还有潮热,咯血,咽喉肿痛等,两者配伍使用治疗阴虚火旺咯血。
2、心经郄穴--阴郄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腕横纹神门穴上0.5寸。该穴可治疗神经衰弱,癫痫;鼻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胃出血,心绞痛,肺结核,子宫内膜炎等急症。
3、大肠经郄穴--温溜穴,在屈肘时,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主治咽喉肿痛、口腔炎,舌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肘臂痛等。
4、小肠经郄穴--养老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该穴具充养阳气之功效,可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等症。配太冲穴、足三里穴可治目视不明。养老穴对治疗青春痘或熬夜引起的面部小泡有特效,对眼睛疲劳也有奇效,而神门为检查循环系统的重要穴道,对消除疲劳也有帮助,两者联合可提升气血,保持手脚灵活。
5、脾经之郄穴--地机穴,(在小腿阴陵泉穴下3寸处: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可治疗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症。配三阴交穴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漏。配合穴阴陵泉治疗股内侧痛。股内侧痛多由气虚寒凝,经脉失养,肌肉挛缩而成。其病位属脾经所过之处,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是本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阴陵泉是脾经之合穴,脉气最盛,使气随血流,气行血行,脉道充盈,气血流畅,经筋和缓,疼痛自止。
6、肝经郄穴--中都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7寸处(见上图),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该穴可治疗急性肝炎、膝关节炎、子宫出血、疝气等疾病。
7、阴跷脉郗穴--交信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处(见上图)。该穴有外散寒冷水湿的功效。可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内廉痛等症状。如配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穴、血海穴、地机穴治崩漏;配中都穴治疝气;配阴陵泉穴治五淋;配中极穴治癃闭;配关元穴治阴挺等。
8、胃经郄穴--粱丘穴(在大腿血海穴的另一侧。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见上图)。主治胃痛,胃肠痉挛等症,是治疗脾胃病的首选穴,能补能泻,能升能降,具有健脾,消积滞,和胃降逆,通腑利湿之功。胃痛可取梁丘穴来按压。
9、阴维脉郗穴--筑宾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上5寸处。该穴具散热降温之功效。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等症。配肾俞穴、关元穴治水肿;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承山穴、合阳穴、阳陵泉穴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穴、百会穴治癫狂、痫证。
10、膀胱经郄穴--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见下图)。主治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如金门配大肠腧、委中、命门治疗腰痛效果较好。
11、 胆经郄穴--外丘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处(见上图),可治疗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等症。如配伍腰奇、间使穴、丰隆穴、百会穴治癫痫;配环跳穴、伏兔穴、阳陵泉穴、阳交穴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穴、条口穴、阳陵泉穴治腓总神经麻痹。胆囊疼痛可按揉外丘穴。
12、阳维脉郗穴--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处(见上图)。该穴主治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诸疾。配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伏兔穴、昆仑穴可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13、阳跷脉郗穴--跗阳穴,位于小腿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见上图)。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症。
14、肾经郗穴--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该穴是连通体表体内的一个穴位,可主治口眼歪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如配合委中穴可治衄血不止;配风府穴治头项强痛、牙痛等症。
15、心包经郄穴--郗门穴,位于腕横纹上五寸。该穴主治咳血,呕血等,还具有通经活络,疏利关节之功,用以治疗肘臂痛,上肢颤动等。
16、三焦经郄穴--会宗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外关穴上1寸)。该穴具有吸湿降浊功效。可治疗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等症。配听会穴、耳门穴治疗耳聋;配大包穴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