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为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贵。美国著名cowboyventure投资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将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做出分类,并将这些公司称为“独角兽”。
到现在,独角兽公司一般指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
中国独角兽公司集中于互联网it
独角兽概念如果最早出现中国,更容易是貔貅一类的招财祥瑞动物
时间回到2015年,甚至更早一点的2008年,当时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大力鼓励转型升级。到了2014年以后,由于国家层面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最强音。
2015年是全球独角兽公司的爆发之年,中国当时拥有33家“独角兽”公司。到饿了2017年,由it 桔子近日发布的《2017 年度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中国已经有 124 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
2017比2015整整增加了近百家!数量十分惊人!
在美国,风投基金投资和收购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领域,后者包括精准医疗、基因测序、生物大数据等,这表明硅谷对硬科技项目有着特殊偏好。换句话说,美国投资者更看重看好未来健康类的领域。
而在中国,“独角兽”公司集中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大爆发)和电子商务it等相关领域,两者合计占据了40%以上的数量。
中国的信息化速度快,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网民众多,企业众多(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在欧洲难以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原因)。这就是中国国情,中国数量需求上的特点,决定了独角兽公司的方向领域。
独角兽公司为何偏爱北京?
数据来源:it桔子根据《2017 年度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进入到榜单的公司,在地点分布上和 2016 年一样,仍是高度集中,仅仅分布在 9 个省份。
其中北京仍以 57 家公司、占比 46% 高居首位,相比 2016 年的 42% 比例有小幅上升;上海以 28 家公司、22% 占比位居第二位,相比 2016 年的 23% 略有下滑;广东以 18 家公司、占比 14% 位居第三位,相比 2016 年的17%有一定下降。浙江以 13 家公司、10% 占比位居第四位,相比 2016 年的 11% 略有下降。
可见,北京仍然是独角兽出没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在文化娱乐领域捕获独角兽最多。为什么互联网和新媒体创业公司喜欢扎堆北京?而不选择上海广州?原因多多。
上海输在起跑线上1,其实对很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早期政策影响会比较明显。初创企业的税收条件、创业门槛、行政手续繁琐程度、融资渠道等。北京是政治中心,各种消息传得快!中关村的企业就是最好的例子。
2,大带小的集群效应。百度、360、新浪、小米等早在北京安营扎寨,但上海除了携程,几乎没有什么独立且知名度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巨头和的选择,会深刻影响与互联网相关的新的、中小企业的总部选择和创业地选择。互联网是一张网,一起同城扎堆当然是天生的特点,也省去了未来合作的成本。
也可以说,上海和广州输在起跑线上。
如今携程去哪儿合并,看似携程收购了去哪儿,实质上却是百度成了携程的大股东。上海滩互联网最后一面旗帜就这么悄悄易主了。
3,人才!互联网产业对土地、交通、资源等方面要求非常少,更需要的是劳动者素质和资金。相比起其他地方,北京大学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全国第一,优秀人才的数量也就相对更多更密集,容易被发现和招聘。这就是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等等。
未来独角兽们的命运
微医集团是不多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独角兽
在财经商业领域,向来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说法。
而在互联网领域,一枝独大,“第一吃肉,其余喝汤”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无论市场,还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青睐前面或细分领域的前几位。
数据显示,在《it 桔子 2017 年度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俱乐部”榜单》中,有 50.8% 的公司与 bat 有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
换句话说,超过一半的独角兽公司被更大的巨兽所入股或收购。在当前的创业时代,坚守独立和成长壮大的公司,会更艰难。
公司做好了就卖出去,等着收购,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但在前一代的创业人或创业元老中,最后不得不把自己养大的品牌拱手给别人,尽管不情愿(王石也不例外)。
创业就像“打怪升级”,如果不能持续真正创造价值与利润,独角兽公司前路难不可测,要么做好了待价而沽卖个好价钱被收购,要么自己苦苦创新继续经营,要么在坎坷升级的道路上被那块石头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