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植保厂商与用户纠纷不断,代理维权难,厂商心里苦?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厂商与用户都有责任,厂商技术的不完善以及夸大宣传,将植保机宣传为高效智能赚钱的机器,但现实是还不是那么高效,还不是那么智能,其实是亏钱的,更多的问题还在于技术需要继续突破,向着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而作为初入行的用户,头脑容易发热,按厂商的理论数据一算,贼赚钱,结果就入坑了,入坑后才发现水很深,自己是裸泳,使用起来发现还是有门槛,不是宣传的那么好操作,会出现无法解释的炸机,用户心态不成熟。
接触无人机最早的要数玩航模的模友,其深知无人机水有多深,砸钱有多大,航模发展到今天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无人机,也出现许多民用领域的无人机,其中植保无人机是当前最大的一块市场。
曾有人用漫画形容玩无人机:
当烧钱玩的无人机,向着赚钱的方向发展时,其受众由资深玩家变为用其赚钱的行业小白,这个过程需要技术的支撑,以及长时间的市场教育,如果不智能、不易操作,用户上手难,其入门成本就很高,导致厂商与用户纠纷不断,售后频繁,厂家售后成本高,消费者维权难,厂商心里有苦说不出,植保无人机成了不赚钱的行业,厂商亏钱,用户亏钱。
有一个图片这样戏说无人机小白:
用户的不成熟,技术的不完全成熟导致植保无人机问题频出,有时是用户操作的问题,有时是厂家产品自身的问题,尽管植保机相比于以前来说智能化高了很多,但依旧操作上有一定的门槛。
近来,有网友爆料大疆剥夺使用权为由强迫升级,故障频发用户维权艰难。
吐槽一下,大疆售后确实有点坑,大疆如此,其它的无人机厂商也问题不少,有黑龙江当地的一位资深植保人士说道,2016年与2017年用mg-1和mg-1s的代理商或用户,有50%左右的倒戈代理了其它一家公司,大疆的插头时间久了会发热,温度到一定程度会使里边的材料融化,导致插头粘合在一起,降落后,无法拔出,不光在技术方面,细节方面大疆还需提升。(题外话:以前有人评论写到没写过大疆的,说我们是大疆的粉丝,不站在任何一边,只写自己想到的看到的,抛砖引玉)。
之所以倒戈某家公司,个人认为是其产品的操作方面,其操作方面尽可能的减少人的干预,测好地上传航线,接下来交给飞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操作植保机,不过其由于人为失误以及质量瑕疵也有许多炸机的实例,其技术也需要迭代突破。
面对双输的困境,植保无人机厂家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的向着全自主发展,让使用者尽可能的少干预无人机飞行,解放无人机是其自由自主化,弱化飞手的作用,降低使用门槛。
随着市场的竞争以及技术的快速迭代,未来的植保机也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弱化飞手的作用,最终炸机会成为小概率事件,同时保险方案的日益成熟,厂商与用户纠纷也将越来越少,售后成本逐渐降低且售后越来越有保障,厂家赚钱、用户也赚钱,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每周更新
把握产业链脉络
追踪高价值的产品
坚持深度有价值内容
定位
无人机频道
专注于观察分析行业应用无人机领域,有深度、有争议、有真话、有干货
历史爆文
【干货】飞控中的一阶rc低通滤波算法
植保无人机市场完全爆发,为何服务市场还是鸡肋?
极飞的情怀还能卖多久?为何林业植保是一根难啃的骨头?
走入歧途的植保无人机,出路在何方?
无人机困兽之斗,最后一搏的垂直起降固定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