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了四十年的老传统回来啦!金家岙村搡年糕回味年俗
“嘿哟嘿哟”,12月8日上午,百官街道金家岙村活动室内,俞佰根把糕花倒进石臼里,举起粗大的木杵“搡臼”。而一旁,虞荣桥用手在温水中一浸,再一拨,乳白色的糕花在两位师傅天衣无缝的配合下,变得又软又糯。
“这一幕,在我们村已经40多年没看到啦。”该村党总支书记任永林说,如今,村里在建设文化创意村,争创上虞最美乡村,可是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才算是能跟文化搭边的?为此,村里邀请了许多老教师、乡贤、学生等商讨该怎么做,来体现金家岙村的文化特色。
“金家岙一直以来田园风光秀美,老一辈手里搡年糕的传统风俗很有名的。”有老者提议,何不再现40多年前的老传统,让年轻人也能目睹一下老手艺人的风采。
这个创意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同。于是,在该村乡贤参事会的支持下,一场红红火火的搡年糕活动开始了。买米、浸米、磨粉、蒸熟、打糕花、搡臼,捏、搓、压……看似简单的年糕,却需要10多道工序。
为了让这项传统的手艺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村民面前,村里请了有着多年制作经验的老师傅给每道工序把关,70多岁的虞秋根就是其中一位。“我负责打糕花,糕花颗粒要打得均匀,颗粒大里面会受热不均,就不会熟了。”虞秋根说。据介绍,这次请来的师傅最小的60多岁,年纪大的已经有80多岁了。
这几天,金家岙村活动室内的一口大灶一直烧得旺旺的,附近的村民每天都到活动室,感受这消失了多年的年俗。“我们那时候这种场景很常见,但时隔这么多年见到还是很有感慨。小孩子就不同了,放学后,周六、周日,都有很多学生围过来,吃热腾腾的年糕团。”村民任尧龙说。
据悉,这项传统手艺活动将持续10天左右,届时,村里360余户人家都将吃到本村老手艺人做的手工年糕。
仿佛记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这个石臼想当初我们家也有一个呢,呵呵。
作为供人看热闹,是对的。
若想作为风俗,是回不来了的。除非又到了温饱成问题,需要找借口吃东西的时代。
这么可能40年
七力佛套好,王胖伤年糕。
造话讲讲在个,我看我们村年年有人在做的。。。
40年前就是1976年,真当是讲造话哉,不忍直视
现在是机器年糕了
好怀念小时候,特糯
我年年看到过,断了40年了,那我有个百把岁了
确实是机器年糕味道好
现在农村村村搞什么文化室,风俗馆,十个村子,九个雷同,这作秀风都刮到农村咯。
儿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