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2-2522555 朱小姐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详读图纸,对弱电管线及终端结合现场进行放线定好位置。
(2)弱电施工在墙面抹灰与天花吊顶封板前进行。
(3)施工前主要材料应经监理、建设单位验收并封样。
(4)施工前先做样板,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及有关质量部门验收后,再大面积施工。
(2)材料准备
a. 主要材料与选用要求
1.传输部分:对绞电缆、光缆、光纤连接头、光纤耦合器等。
2.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3.终端部分:信息插座、米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4.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
ccc认证标识等。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5.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6.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b. 材料报样与估算
(2)进场时间提前五天,施工班组必须熟读图纸,按设计要求把各班组要用的物料提
供样品送验,合格后由甲方封样保存,用于材料进场验收标准。
(3)报样检验合格后,各施工班组进入现场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与现场情况,对班组所需物料用量进行估算。要求物料用量估算准确度必须达到95%以上。估量允许比实际用量超出值为3%,超出部分物料费用由施工班组承担。
c. 材料进场与验收
1.使用线缆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进场后交与甲方封存。
2.材料进场后要向甲方申请验收,甲方以之前送样为标准进行验收,合格后乙方按每层的物料统计计划分配到楼层,码放在甲方指定的位置,做好相应的物料保护措施。
3.如物料保护不当发生损坏丢失,不在向甲方申购物料计划之内。
4.各施工班组物料必须提前两天进场。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管路敷设?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线缆端接?系统调试?检查验收。
(2)施工要点
1.管路敷设
本次设计支线导线管道为pvc管道,参见《室内强电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1.线缆敷设
(1)线缆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线缆间不得缠绕、交叉等。
2)线缆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且与线缆接触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以免造成线缆的变形与损伤。
3)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
4)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线缆应分隔布放,且中间无接头。
5)线缆端接后应有余量。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0.5m~lm;工作区为10mm~30mm
;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3m~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6)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8倍。
②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③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
7)采用牵引方式敷设大对数电缆和光缆时,应制作专用线缆牵引端头。
8)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10m/min。
9)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10)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应符合规定,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规定。
(2)地面线槽和暗管敷设线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有标志,并做好带线。
2)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塑料管,暗管敷设对绞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3)地面线槽应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40%。
4)采用钢管敷设的管路,应避免出现超过2个90°的弯曲(否则应增加过线盒),且弯曲半径大于管径的6倍。
(3)安装电缆桥架
本次施工桥架已安装完成,不在本次施工范围之内。
(4)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明配管(槽)或暗配管(槽)敷设电缆、光缆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 38)、《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 50)的相关规定执行。
2.设备安装
(1)机柜安装
1)按机房平面布置图进行机柜定好位置,制作基础槽钢并将机柜稳装在槽钢基础上。
2)机柜安装完毕后,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m,水平偏差不应大于2mm;成排柜顶部平直度偏差不应大于4mm。
3)机柜上的各种零部件不得脱落或损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4)机柜前面应留有1.5m操作空间,机柜背面离墙距离应不小于1m,以便于操作和检修。
5)壁挂式箱体底边距地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安装高度宜为1.4m。
6)在机柜内安装设备时,各设备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间隙,以确保空气流通,有助于设备的散热。
(2)配线架安装
1)采用下出线方式时,配线架底部位置应与电缆进线孔相对应。
2)各直列配线架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2mm。
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3)各类配线部件安装
1)各部件应完整无损,安装位置正确,标志齐全。
2)固定螺钉应紧固,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4)接地要求
安装机柜、配线设备、金属钢管及线槽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规范要求。
3.线缆端接
(1)线缆端接的一般要求:
1)线缆在端接前,必须检查标签编号,并按顺序端接。
2)线缆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3)线缆终端安装应符合设计和产品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2)对绞电缆和连接硬件的端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专用剥线器剥除电缆护套,注意不得刮伤绝缘层,且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应不大于13mm;4类线应不大于25mm。对绞线间应避免缠绕和交叉。
2)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pj 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然后采用专用压线工具进行端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图21-16的规定。
3)对绞电缆与rj45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
4)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插接件终端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线缆屏蔽层应与插接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lomm。
(3)光缆芯线端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2)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3)光纤跳线的活动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4)光纤熔接的平均损耗值为0.15db,值为0.3db。
(4)各类跳线的端接
1)各类跳线和插件间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各类跳线长度应依据现场情况确定,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10m
4.系统调试
(1)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包括: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测试记录表格参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第7.0. 1条,通常测试仪器具有存储测试记录功能,可自动输出打印记录。
(2)电气性能测试仪按照二级精度要求。
(3)电缆、光缆测试仪器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4)测试仪应能测试3类和5类对绞电缆布线系统和光纤链路。
(5)测试仪表对于一个信息插座的电气性能测试时间宜在20~50s之间。
6. 竣工验收
(1)系统工程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附录a表内所列的项目进行检验,若发现不合格项目应及时纠正。
(2)系统工程若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三、节点完成及验收
(1)质量验收标准
a.主控项目
1.线缆敷设和端接的检测要求:
对以下各项进行检测,要求检测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t 50312)中第5.1.1、6.0.2、6.0.3条的规定:
(1)线缆的弯曲半径。
(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3)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线缆间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4)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
(5)对绞电缆芯线终接。
(6)光纤连接损耗值。
2.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设的电、光缆,应符合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
3.机柜、配线架的安装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卡人配线架连接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2)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t568a或t568b端接标准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4.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
5.防雷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金属外壳及器件、线缆屏蔽接地线截面,色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端连接导体应牢固可靠。
6.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其内容包括工程电气性能检测和光纤特性检测,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b.一般项目
1.线缆端接应符合第国家规范中的规定。
2.机柜、配线架安装除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应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应与活动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铺设活动地板,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应大于2mm。
(2)背板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接线管理架安装在可靠的墙壁上,金属背板与墙壁应紧固。
(3)壁挂式机柜底面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
(4)桥架或线槽应直接进入机架或机柜内。
(5)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3.信息插座的安装要求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第4.0.3条的规定。
4.光纤芯线终端的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5.采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管理和维护时,下列内容的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中文平台、系统管理软件。
(2)显示所有硬件设备及其楼层平面图。
(3)显示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的元件位置。
(4)实时显示和登录各种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
(2)质量验收记录
(1)线缆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和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报告。
(2)智能弱电综合布线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自检及节点交接
(1)弱电综合布线工程完工后施工班组进行自检,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国家相关规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成后及时报请甲方验收。
(2)甲方验收时由下一节点施工班组陪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验收,陪同班组进行工作面交接验收,
如发现质量问题或影响下一节点进场的问题,由甲方通知限期整改,如未完成,甲方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3)验收完成施工班组要对工作面进行清理,将垃圾清理到甲方指定的堆放位置。工作完成后将工作面交接给下一节点施工班组。
(4)申请验收
甲方节点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方与发包方进行节点验收,如未通过甲方将反馈给该节点施工班组进行限期整改。
四、成品保护
1.系统设备安装时,不得损坏建筑物,并保持墙面清洁。
2. 安装设置在吊顶内的线缆、线槽时,不得损坏龙骨和吊顶。
3.应对安装完毕的设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及污染。地面线槽出线口应加强防水措施。
五、应注意质量问题
1.预埋管线、盒应加强保护,及时安装保护盖板,防止污染阻塞管路或地面线槽。
2. 施工前按图纸核查线缆长度是否正确,调整信号频率,使其衰减符合设计要求,以免信号衰减严重。
3.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核对色标,防止因系统接线错误不能正常工作。
4.线缆的屏蔽层应可靠接地,同一线槽内的不同种类线缆应加隔板屏蔽,以防出现信号干扰。
六、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a. 环境保护措施
详见本册《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b.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1. 搬运设备、器材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不损伤器材,还要注意不要碰伤人。
2. 施工现场要做到活完场清,现场垃圾和废料等要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清运,严禁随意抛撒。
3. 操作工人的手头工具应随手放在工具袋中,严禁乱抛乱扔。
4. 采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缆时,严禁用肉眼直接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