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品质提升的共振


以非凡状态推动绍兴超常规发展,越城区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一场事关千家万户的拆迁,短短4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的签约任务。在越城区的历史上,拆迁没有这样顺利过。
用长远眼光来审视,这是越城区委区政府和60万越城群众的共赢。因为,这片热土的发展与每一个在此生活和工作的人息息相关。它为越城未来发展打开了宝贵的空间,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上下同欲者胜。”越城区委书记徐良平认为,越城区拆改第一阶段初战告捷,根本原因在于它符合了老百姓的利益,让政府、企业、群众都收到满满的获得感。
顺应求变之心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民心所向是任何一场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越城拆改之所以顺利,首先是政府和百姓的求变之心产生了共振。
十多年来,越城区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想发展高端产业,却没有土地;想为群众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财政资金不够用;想改善城市环境,却无处下手。对比兄弟区、县(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越城区的发展更像是在原地踏步。在每年各项指标的排名中,越城区垫底渐渐成为默认的“潜规则”。
同样迫切呼唤改变的,是大量的城中村村民。一幢又一幢时尚高楼的背面,常常伴生着另一番景象:破败不堪的危房,周边垃圾环绕……“身在城市,似在农村”,上万户村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反差中。
大量发展迅速的企业主体,也在期盼着变化的发生。2010年成立的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8亿元研发后于去年开始销售,发展态势良好。董事长潘华素说,眼下最需要的就是一块合适的土地扩大生产规模。
下有所呼,上有所应。社会各界共同的诉求,让一场十年未有的城中村拆改,成为越城区今年最大的民心工程。干部带头群众参与,齐心协力忙拆迁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拆迁的共识传导到村后,形成了上下同欲的整体氛围。东浦镇向阳村62岁的陈张兴,签完拆迁协议,马上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帮助工作组宣传拆迁政策。稽山街道丁斗弄,近百户村民多年盼拆迁,12个小时就完成了签约。皋埠镇的拆改现场,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先签约的政府敲锣打鼓送奖金。
这样的氛围,让见惯各种拆迁场面的越城区城改办主任金越峰也甚为感慨:“36个村上万户村民,没有滞留户,也没有群体性事件,这在以前无法想象。”
共建城市品质
从更高的层面看,越城拆改实质上是对市委市政府关于绍兴发展战略的深度实践和集中体现,是城市品质的一次共建。
今年3月,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提升绍兴产业品质、城市品质、环境品质、文化品质、生活品质”,越城区第九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活力越城、品质越城、和谐越城”。当“品质”作为一个发展关键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正是越城推进拆改的核心要义。
对于越城区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品质问题”,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群众,都感同身受。
4年前,城南街道外山村外的“垃圾街”上的上百家店面,虽然一时方便了群众,但是垃圾遍地带来的环境卫生和治安隐患,却让附近的学生、居民和环卫工苦不堪言。
跟“垃圾街”一样带来的困扰,在越城区普遍存在:川流不息的二环北路,以北是则水牌,南边是迪荡新城,两边的对比被戏称为“路这边是欧洲,路那边是非洲”;

刚需节衣缩食中

人家不骂已经罢了,还来唱赞歌。

好吧,我们拭目以待品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