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乡那个村


不考虑到外地打工的情况,一家4口人,家里6亩地,在没有扶贫政策前,他们家5间土墙房子,他们家种粮,偶尔多余的粮食拿去换钱,养家禽也拿去换钱,有时还种点蔬菜到集市上换点钱,但是这些都只够他们一家人的日常开支。 后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他们家被评为贫困户,村干部来了,第一书记来了,市县乡的干部也经常往村里走,他们一家人以为,这么多干部来了以后,离脱贫就不远了,都指望着干部能够在村里发展一些产业,他们可以实现在家附近就能就业的机会,也想着家旁边的路修好后,以后建房,拉建筑材料的时候就方便了,还可以买个农用车,以后卖菜、卖粮就方便了,赶集都方便很多。后来村里也经常开会,讲脱贫,讲致富,有时候还给老百姓送油、送米、送手机、还讲异地扶贫搬迁有补助等。
接着他们家也就报名了异地扶贫搬迁,也没有花什么钱就住上了新房,大块人心的一件事。不过现在的聚居点离以前的土地有点远,因为村里还是没有产业,每天还是去以前的土地上干农活,以前每次去只要5分钟,现在去一趟要走30分钟,早晨去30分钟,中午回家吃饭再走30分钟,下午去又是30分钟,下午回家还有30分钟。
从评为贫困户到现在两年过去,他们家也就脱贫了,他们指望的村里产业发展,家门口就业还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村里的第二条社道路也合理的通向村干部家的方向,绕过了这个农户他们以前那个村民小组。
我仔细一想,国家实施扶贫政策以来,他们家得到的实惠,就是国家拿钱补贴他家建房,其他还是一切照旧,还是一家人在原来的土地上种粮,养家禽、种蔬菜,因为现在的聚居点离原来的土地远,还增加了他们干农活的通勤成本。我也不清楚他们这样算是脱贫了吗?中央的扶贫政策,在偏远的乡镇,偏远的山村,就是帮贫困户建房吗?
这个内容为杜撰,现在只要勤奋一些,赚钱并不难。随便去什么地方打工每个月都有几千块的收入。
制造业让中国强大,产业才能富强农村。

晚报5011111 讯(记者 李曜)近日,巴城市民冯先生打进晚报热线5011111 称,走在巴城一些背街小巷,经常看见残缺破旧的户外广告及门店招牌,有些还是长期闲置,“在巴城回风社区文茂巷,这种情况很突出,影响城市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巴中晚报讯(记者全威帆)近日,晚报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今年1 月—10 月我市共出生32278 人,其中,二孩出生人数为9612 人,一孩出生人数为22043 人。据了解,为改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我市建立健全高危孕产妇救治网络,畅通全市危重孕产妇会诊、转诊与救治的绿色通道,保障妇幼健康。 根据国卫创建标准,妇幼健康为指标之一,需达到辖区婴儿死亡率≤12‰,辖区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辖区孕产妇死亡率≤22/100000。晚报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出生缺陷发生率进一步降低。2016 年与2010 年相比,巴中市婴儿死亡率由10.05‰下降到3.48‰;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0 年19.8‰下降到2016 年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