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脊悠游去羊角洞
方山东南有峰似羊角,称羊角峰。峰中藏有古洞,因背靠羊角峰而借之以名羊角洞。关于羊角洞名字的由来,也有人说源于洞口形似羊角,又或者洞内右侧有羊角井。究系何缘,古老传说各执一词,无从考证,姑妄听之。洞口前平台狭窄而长,人立崖岩缘,俯总惊叹谷壑深万丈,仰则诧异绝壁拔千仞,地势险峻让人咋舌不已。谢省《登方岩记》称其境内“触石之泉,悬岩之溜,倚天之柱,出云之岫,猝不可穷尽”。如此奇妙所在,来了就不能错过。跟随领队,告别瑶池云霄寺,走方山山脊小道,绕过上、下天湖,一路迤逦望羊角洞去。
云霄寺往西南山顶小径,引吾到天湖。天湖甚是微小,与瑶池相仿,俱属筑坝围堰承蓄天降甘霖而成的水面。两汪蓝莹莹碧水相邻,就如两滴幽蓝眼泪,嵌在山顶平滑光洁裸露的岩石之间,分称上、下天湖。水蓝映着游云,天光柔漫水面,温润澄澈通透若暖玉,瞧着着实让人喜爱。
上天湖宽广些,水缘所接皆石岩,岩壁刻写神遨字样。大概人立其旁,容易神思空蒙,飘渺不知千万里。上天湖则狭长些,水岸有亭,取天湖为名。周遭,除了裸岩,遍地生长着株体矮小松树,冠盘贴地匍匐开来,昂藏挺拔黑松缩尺为寸,盘虬却依旧形态各异,俨然天然盆景。
吾立亭台,西望雁荡山脉。远处危峦平坡,隐约烟岚云霭,朦朦的灰淡稀薄,如国画大师泼墨山水参差峰峦的随意,却又与近处层层叠叠矮松绿郁茏苁的鲜活相互映衬着,天工山色胜似巨匠画意。画中有佛塔,隔沟壑相对,六角七重天恩塔秀颀挺立危崖平台,满满都是佛意的静穆深沉。适才匆匆,步履轻狂,入佛地不知留缘。随众辞别云霄寺时,只在人群里远远望你一眼,未能亲近观瞻。没想到走出佛寺,还有隔空相对缘分,告诉吾曾经的来处。当年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我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如此浅显的道理,有那么难吗?然佛祖的智慧岂是尘俗可以理解。吾一介凡夫,悟不及见山不是山境地,唯求不忘来处,还识归途,心愿足矣。
方山之顶地势平坦,此去羊角洞不见崎岖,但不意味着旅程可以平淡无奇。先是遇逢剑岩从绵延山脊线上孤峰突起,四面绝壁挺拔,似剑指青天。然后遭遇群像进山,一组近东西走向的刃状尖峰群,峰顶平坦,峰丛间裂隙下通悬崖底,好似领头象甩着长长的鼻子,迈动优雅坚实步履,率领象群进山,那呼呼的风声是否就是低首前行大象夯实厚重足音。还有凤凰生蛋,同样是沿东西劈理带发育的刃状尖峰群,夹持着业已风化成椭圆体的数米长蛋形巨石,旁侧突出尖峰肖凤凰回头,让人想到刚刚诞下婴儿的母亲,满眼都是怜爱目光。
行行将至南天门。前路右侧危崖壁立。慢挪步履到崖缘,千仞岗顶探首,俯瞰玉蟾宫,不禁心惶惶颤颤巍巍。刀劈般深壑崖底,道观屋宇嵌入石壁夹缝,依山势高低错落着乌瓦连片。观前香客人形微缩,大小只如蝼蚁一般。或许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于自然的辽阔和壮观,人生天地间实在太过渺小,有什么必有蝇营狗苟于自己的悲春伤秋。莫如名利随风去,狂歌辞宫门,他日若相知,飘蓬山水逢。
吾很好奇羊角洞会有怎样的仙风道骨遗存,途经南天门而不出,转往右下行。骆驼岩前邂逅美女照镜,纤巧秀丽离立高峰,高四五丈有余,紧靠着沿节理面发育而平整如镜的岩壁,宛如高髻挽起的古代妙龄女子,玉颈颀长,香肩微削,晨起慵整云鬓,对镜正梳妆。君子好色,不窥于墙。且端肃心情步台阶,绕往玉蟾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