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亿到1万:8大金融投资陷阱,多少人因此倾家荡产!(最全梳理)

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rushiyanjiu)
作者: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朱振鑫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投资最难的技术不是赚取收益,而是控制风险。如果做不好风险管理,积累再多的财富都可能化为乌有。
从1万到1亿可能需要一辈子,但从1亿到1万有时却只需要一瞬间。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形成了投资范围和仓位的严格限定,比如,很多银行在投资债券的时候,只能投aa级以上债券;保险投资单一股票不能超过总资产的5%;又比如公募基金投资同一公司发行的证券合计不得超过产品净资产的10%等。这些风控措施让机构一般不至于血本无归。
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知识不完善,缺少投资纪律,很容易把鸡蛋压在一个篮子里,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尤其是这几年,监管相对宽松,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形式越来越复杂,别说一般个人投资者看不明白,很多专业机构投资者都是雾里看花。
有几个案例对我触动特别大。
这几件事让我很震惊,如果连大学教授、明星、企业家都对风险没有意识,现实中得有多少的无辜老百姓因为踩雷而倾家荡产?
01、p2p非法
p2p作为一项新兴产物,自出现诞生以来跑路事件就比比皆是,e租宝、鑫利源、校园贷、月光宝盒等曾经炒得火热的机构生存一两年就纷纷跑路停业。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目前跑路及存在问题的p2p平台多达4000多家,仅2016年一年出现问题的平台就多达1731家,其数量之多令人不寒而栗。
e租宝号称由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形式发标融资,融到资金后,项目公司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则向投资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但其打着“网络金融”的旗号上线运营,实际却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实际吸收资金500多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
根据e租宝总裁张敏在被关押期间交代,“e租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利用假项目、假三方、假担保三步障眼法来制造骗局,超过95%的项目都是虚假的。2018年2月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对被告单位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告人丁宁、丁甸、张敏等26人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走私贵重金属罪、偷越国境罪、非法持有枪支罪一案立案执行。
02、交易所非法集资
不同于e租宝空手套白狼,交易所非法集资往往有一定的实物和商品,但是会通过控制操作平台价格,将某些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出售来非法吸纳资金,并承诺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
事实上,在中国境内,只有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大连期货交易所
郑州期货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上海黄金交易所
这八家交易所是国务院和证监会批准成立的正规交易所,其他则均为地方政府或者商务部此前批准的交易所。
而现在,一些野鸡交易所却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纷纷涌现,宣称能短期获得超高回报,实则贪婪吞噬着投资人的财富。
在交易所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
昆明泛亚通过金属现货投资和贸易平台,自买自卖,操控平台价格,维持泛亚的价格比现货市场价高25%—30%,每年上涨约20%,制造交易火爆的假象,然后借此包装所谓“日金宝”等诱人的高收益产品。
但实际上每年涨价20%只是为了让泛亚的价格永远高于现货市场价格,因此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买方,并没有带来实际增量资金;而交货商也因此不需补交保证金,投资者年化13.5%的日金宝理财收益,都是自己的本金或者新增投资者的本金。当新增资金放缓或者停止进入时,整个体系就会崩盘,投资者基本血本无归。
泛亚模式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委托日金费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2015年12月,昆明泛亚兑付危机爆发,涉及28个省份的22万人,非法集资金额总计超过430亿元,上千名泛亚投资者聚集在证监会门口集会抗议。
03、实体项目非法集资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与前两种非法集资套路相似,只是投资标的不同。实体项目非法集资表面假借实体项目进行融资,但实体项目的资质往往是包装出来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具有案件多发、涉案规模大、涉及投资人数多的特点,曾经骇人听闻的蚁力神案、吴英案、小姑娘案、鄂尔多斯非法集资案等均在此列。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不仅有可能酿成家破人亡、人财两空的悲剧,更有可能造成一个城市的衰败。
04、外汇交易诈骗
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它的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货币市场短得多,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规模已远超股票、期货等其它金融产品市场,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也给诈骗分子的介入带来了可乘之机。
中国法律规定大陆不得设立公司组织公民炒汇,国内能够炒外汇的正规渠道只有银行。
但不少国内外汇交易平台却打着国外监管的旗号行骗,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做市商机制进行后台操控:在数据上造假,有的根本没有参与外汇交易,但在用户初入市场之时给予盈利的甜头;在交易时滑点,使下单的点位和最后成交的点位存有差距;甚至直接干扰交易,影响交易正常进行。
卷款规模高达300亿元的igofx外汇平台骗局让投资者体会了一把给“黄毛丫头”交智商税的悲剧。2017年6月,1991年出生的igofx外汇平台总代理张雪娇卷款跑路,近40万名投资者约300亿“被骗”。
igofx向用户提供了一个专供该公司使用的mt4交易平台,用户在这一平台上开户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账户情况。用户在交易时,可以在来自世界各地的38位操盘手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托付资产,坐收渔翁之利,无需再做任何操作。
然而投资者的资金进入该平台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外汇交易,平台通过伪造交易数据,让投资者获得“盈利”,实际上是新开户投资者的资金,igofx实际上也并不是外汇,而是一个资金盘,借用外汇跟单的噱头集资。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igofx还通过老用户邀请新用户可获得返点、外汇竞赛抽奖等活动使得平台迅速扩张壮大,而返利和抽奖则恰恰是金融传销最常采用的发展下线方式。
05、数字货币陷阱
比特币的暴涨让人们对数字货币充满幻想,但实际上,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数字货币是毫无实际应用价值的庞氏骗局。
这些虚假的数字货币往往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
注册免费得矿机,给推广人适当的收益;上涨过程中疯狂鼓励人买币,在下跌过程中,不断的宣传正是大家进场的好机会;代币的发行量未知,发行商是否真的遵守锁仓未知;以数字货币为幌子来进行传销。
随着区块链热潮的推动,各种代币大行其道,五行币、亚盾币、维卡币等层出不穷。
2017年,五行币在高调发展中曝光被相关部门查处。所谓五行币,是一种以高额返利为诱饵,打着“五行币”这一虚拟数字货币旗号的传销产品,借助快速暴富、发横财等令人心动的承诺,通过微信群、社交软件群、公众号进行洗脑,并辅之以线下活动,大肆招摇撞骗,给投资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财产和精神损失。
与之类似,维卡币也通过微信群、qq群、公众号进行洗脑,辅之以部分线下活动来进行传销,例如接待投资者到总部参观、组织成员聚餐等。某数字货币m则宣称让投资者有机会参与电影投资,共享票房收益。在一系列宣传的诱导下,成功募资50亿元,但几个月之内价格已经归零,官网也无法打开,所谓的电影投资都是虚构的。
06、消费返利骗局
消费返利原本是一项常见的促销手段,如今却经常被包装成投资骗局。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介入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过程,许诺在平台的消费额度部分返回,或通过现金消费送等额积分等形式,诱导消费者注册会员消费和商家加盟平台回流货款。
截至2017年7月,已有150余家“消费返利”传销骗局名单被央视曝光。
07、理财产品诈骗
理财产品诈骗往往许诺高收益,利用投资者贪图高收益的心理来谋求其本金。理财产品诈骗往往借助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或注册假基金、假民营银行来忽悠投资者。
最为常见的形式是银行理财飞单,即银行员工被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与其他投资公司“勾结”,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并过分夸大收益加以蒙骗,导致投资者上当。
其中涉案规模最大,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金赛银基金事件。
2015年10月,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陷入60亿元兑付危机中,金赛银负责人王维奇跑路,客户的几十亿资金无处追讨,无处申诉;而平安人寿被曝由其业务员向客户兜售的巨额金赛银理财产品无法兑付。
通过高档豪华会所装门面、拉拢政府官员打着政府项目的旗号推销、打平安保险担保的幌子、宣传公司挂牌上海股交中心等方式,金赛银公司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购买其理财产品,但这些钱实则进入了王维奇的个人私款。
这一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一条“有毒资产”转嫁链条:
信托公司把信托贷款、债权等问题产品转给第三方私募接盘;私募公司金赛银通过动员平安员工“接飞单”等方式,打通了平安集团的销售渠道,募得巨额资金,最终挪作它用,导致原本就存在问题的资产链条断裂。
08、合伙人或原始股骗局
合伙人或原始股骗局,即通过邀请投资者成为公司合伙人或向投资者虚称企业已经或即将上市、发售原始股的方式,向投资者鼓吹一夜暴富的美梦,实则利用投资资金非法集资。
在“人无股权不富”的投资概念冲击下,一场场原始股售卖大戏开始集中上演,除了高回报、一夜暴富等收益诱惑外,“上市公司”这些虚晃的光环更给了非法集资更堂而皇之的马甲。
这类骗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晋系事件和段某某事件。
2016年初,一场起于中晋系美女高管在网上炫富的照片,最终牵涉出庞大的中晋非法集资系列案。通过以“中晋合伙人计划”的名义变相承诺高额年化收益,中晋系向不特定公众大肆非法吸收资金,诈骗金额高达人民币400余亿元。
其合伙人的种类名目繁多,包括一般合伙人、高级合伙人、明星合伙人、超级合伙人、战略合伙人,以及永久合伙人,并吸引了九球天后潘晓婷等明星加入;其中,高级、永久、超级合伙人各自的出资规模分别为1亿元。这些资金除了用于支付员工佣金外,还用于虚增业务收入,额外支付贸易补贴及奖励,同时个人挥霍近5亿元。
段某某于于2013年成立了上海优索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14年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后,优索环保在河南郑州召开了一场增资扩股的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兜售原始股,许诺高达几十倍的高额收益,实质上却是一场面向大众的以非法集资为目的的股权融资骗局。
为方便骗取投资者的资金,段某某利用其名下公司至翔商贸的pos机为投资者直接进行刷卡操作来进行资金的转移,刷卡后投资者在当场就能得到借款协议书和借款收据,且第一、二个月的利息在刷卡前就可以先行扣除,而此后的利息会按月打到投资者的卡上,这就使得投资者要到第三个月的付息日才会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而这时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经查证,该案在河南省的涉案金额高达2亿多元,受害者人数也达到了上千人。
总结这些不靠谱的投资品都有几个共性:
第一, 一般承诺固定收益
不管这些不靠谱的投资品具体形式如何,销售人员在向投资者推销过程中一般会强调不会亏损,保证固定收益。但这只是理想化的,安全性和收益率无法兼顾,有收益必定有风险。即便是国债都有风险,更何况是这些不明来路的机构。
而事实上,承诺固定收益、保本收益是违反我国有关监管规定的。2014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私募基金不得向投资者承诺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剑指非法集资,禁止“固定回报承诺”。在更早以前的1998年6月,国务院也已发布《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