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峰话巴中(篇一:地理、人文)


引续——
巴山的山、巴山的水,山水同脉孕人杰;巴山的风、巴山的雨,风雨同歌奏华章;巴山的人、巴山的情,人情同暖释大爱!
张飞夜过巴州,代传忠勇至今朝,从未淡没浪涛间;红军转战巴山,华夏儿女怀先辈,万里河山孕儿女;看世事变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无意吐槽、无意褒贬、更无意沾沾自喜,只想在自己了解的巴中基础上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巴中人参与到巴中的发展中来,理性探讨,提出中肯见解,宝贵意见,以期巴中的明天更美好。笔者不是公务人员,也没有从事相关工作,纯属个人喜好,如有数据不准,术语不专,敬请提示(谢绝谩骂、谢绝为喷而喷,当然什么美分、五毛也请绕行)。
篇一:地理、人文
巴中市,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处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巴中的建制始于东汉,最近一次监制改变是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县一并撤县建市(县级),于当年10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2月国务院批准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划出24个乡镇设立恩阳区,是巴中市的第二个市辖区。三县两区至2016年统计人口为410万人。由于工业化程度较低,巴中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有所失就有所得,大部分绿水青山得以保存,诸多资源可以逐步利用,有序开发。
1、 自然资源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光雾山-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南江光雾山风景名胜区、通江大巴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
2、 人文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赤化全川-全国最大的红军时刻标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空山战役遗址、红色古镇-毛浴、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遗址 、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南龛坡将帅碑林……
古镇古舍:恩阳古镇、白衣古镇、百年老屋—易家老屋
佛教资源:南龛石窟、西龛石窟、北龛石窟、东龛石窟、光福寺、水宁寺……
民风民俗:巴中皮影、巴山背二哥、巴渝舞、巴山地区的婚俗、打三朝……
由此可以看出巴中并没有独特的、叫得响的名片,这也让历任巴中的主政者为了提炼其名片文化大费脑筋,但都是昙花一现,随着时间流失,那些名片或者口号都完成阶段性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记得最近的名片是“五彩巴中”,何谓“五彩”,其实也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但借助于网络发展时代脉搏跳动,还是有很多人记住了“五彩”巴中。
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巴中确实没有一项传承悠久并且独特的文化优势或者显著区别其他地方的地域名片。
2、 名片提炼者受制于对巴中地理、人文的了解,也有可能是目光的短视,提炼不了可延续使用的名片。
3、 时代主政者不同的眼界和不同的世界观,甚至可以说不同的发展观决定了巴中名片的不可延续性。
近年来,巴中主要是从红色文化、健康养生、绿色农业、巴食巴适等进行提炼广宣,其思路是想抓住当前社会对健康的追求、对文化探寻的渴求,以其达到让巴中走出去,用心不谓不哭。但,遗憾的是,受制于巴中三县两区较为分散,且各区、县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形成合力,如通江是“绿色耳乡、红色通江”,平昌是“水墨平昌”等,这无疑分散了巴中的聚合宣传。当然各区县的做法也可以理解,自身要发展,都得给自己定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统一思想、协调发展,无疑是需要市委政府多用智慧才能解决的。
本期探讨主题:如何提炼巴中名片?
欢迎各位朋友提出真知灼见。(篇二:经济社会度)

楼主的意思?

红烧海怪:无他,闲来煮酒,聊聊家乡如何升级发展,加快经济发展,让我们这些巴中一员增强自信感

我觉得楼主讲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只局限于城市营销这些面子工程,多关注社会民生才是正道。

我可以吐槽巴适巴适的东西很难吃吗

飞蛾扑嘴:计划分成多期,除开人文地理外,还有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大会战、、城市规划、明生建设等

个人愚见:巴中当前正在集中打造和外宣的红色文化和巴食文化的确是巴中有限资源中拿得出手两个量级,但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自己的短板,不能夸夸其谈,徒有其表。 1、 中国红色文化的代表点:江西井冈山、江西瑞金、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等,当然还有包括湖南韶山毛主席故里、广安小平故里、仪陇朱德纪念馆等地。笔者有幸上述地方都去过,对井冈山、延安等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个人觉得他们的红色文化不但有根,重要的是都已开枝散叶,还没有到目的地,沿途都已经可以闻到红色气息。同时,他们的红色已经练成一片,不是单一的。巴中的红色短板主要有三,一是受制于红四方面军宣传时间较晚,二是巴中红色文化缺少伟人旗帜,三是巴中红色文化没有连城一片,主要还是集中在通江一县。就算是号称“红军城”的通江,都感受不到红色文化气息。 如何应对:点线连接。要加大交通建设,把各区域红色文化宣传点连成一片。同时,要在城区、沿途建设红色文化展示点。就算是广宣也是迫切需要的。 小插曲:去年平昌搞了个红军石刻标语什么活动,通江就有意见了,因为红军石刻标语最大的、最多都是在通江。这里没有对错,只有把握先机的问题,其实这就是巴中如何协调展示问题。 2、巴食文化意指巴中的食品绿色健康,并没有其他太多的内涵,所以有了“巴食巴适”。周喜安市长当时提炼的这个点,应该说是可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部门也多次组织到其他城市展示宣传,遗憾的是开花多,结果少。 如何应对:必须做好落地方案,与地方食文化有机结合,并且在落地上政策支持要大一点,不要看眼前利益。同时,巴中的企业不能太以自身为重,要抱成团,才能创出大市场。 小插曲:前段时间某实干领导批评巴中部分企业,总是说别的企业做的产品部正宗,山上的说山下的,这县的说说那县的,甚至一个县城的企业都互相埋汰。他指出,这样哪能做大,都是巴中的企业,都是做的巴中的原材料,如此哪能做大?可以说直指巴中企业做大做强的命脉问题。

红色通江是个什么鬼,我本地人都没听过

通江的会不知道本届县委政府打造的“绿色耳乡红色通江”?,

不是通江的,巴中的,

楼主总觉得不错,但有一点

楼主总结得不错,但有一点,我觉得不应该带有目的性,说打造个名片就打造,如果这个名片本身漏洞百出,如何得到大众认同?

红叶节不是多出名的的嘛论坛到处在说

主要是教育,现在小娃娃都不晓得什么背二哥皮影巴之类民俗,红色文化,他们的记忆更少了,本地人都无法传承又谈何宣传?

目的肯定是要有的,因为巴中本来没有叫得响的名片,就需要打造,至于是否有漏洞就是看提炼的是否整合到位,同时看打造力度

相比而言,红叶节确实是巴中比较拿得出手的,但仅是依靠自然风景的一个方面,文化提炼需要加强,况且光雾山的硬件软件都需要提升,要有长远规划,同时需要和渃水河连成片

确实,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巴中的名宿文化基本没落了,你提出的问题很有认同感,如何才能传承宣传,是一个课题

怎么发不出来

好帖,总结很到位,大赞。
鉴于讨论的问题很有意义 ,且帖文质量较高, 建议用汉字的网名发帖,

这是我看到对家乡建设献言献策的最好贴,高手在民间哈,有素质低的必有素质高的嘛!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