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季度财务造假,2016年底被立案调查,按说2017年换谁也该老实了吧?
这可不一定!看看中毅达的表现就知道了!
就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全面进入最后审计阶段整装待发的关键时间节点上,陪伴中毅达在惶恐与不安中度过三个春秋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突然宣布撂挑子不干了!原因是:生意太好,忙不过来!
不过,财报研究院发现,亚太会计师事务所退出的原因似乎没那么简单。从中毅达前三季度的财报数字和其它公开资料来看,这家刚刚因2015年的财务造假被罚的公司,在2017年的年报问题上似乎还真存在财务造假“梅开二度”的可能——中毅达不仅仅去年前三季度利润与现金流之间存在巨额难以解释的背离,更可疑的是,其三季报还被4名董事和独立董事投了弃权票!
敏感期审计机构突然撂挑子走人
中毅达昨日晚间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收到审计机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称“亚太事务所”)的告知函,亚太事务所拒绝继续为中毅达提供审计服务,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所2018年审计业务繁忙,而人力有限,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毅达的相关财务及内控审计工作。
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大幕已近拉开,各大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也进入了最后的审计阶段。在此关键节点上,作为中毅达审计机构的亚太事务所突然撂挑子,其举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上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中毅达预约的2017年年报披露时间为今年4月26日,而4月30日则是年报披露的大限。也就是说,中毅达并没有给自己的年报披露工作留下太多的机动时间。此次审计机构临阵撂挑子,会不会延误中毅达2017年的年报披露工作,现在还不得而知。截至目前,中毅达方面尚未确定新的审计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两周前的1月6日,中毅达刚刚宣布,自2016年11月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近14个月后,上述调查终于有了结果:中国证监会认定中毅达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据悉,中毅达在2015年三季度期间,虚增了7267万元的营业收入,占其当季营收比例的50.24%;虚增了1063.89万元的利润,占其当季利润的81.39%。因为上述财务造假行为,中毅达被罚50万元,其他高管和相关责任人也被分别处以3万到20万元不等的罚款。
财务造假存“梅开二度”可能
尽管亚太事务所给出的退出理由为“生意太好,人手不够”,但依财报研究院来看,其背后的原因绝非那么简单,亚太事务所退出的真实原因,很可能是不想接着趟中毅达的浑水。种种迹象表明,中毅达2017年的财报,似乎存在财务造假“梅开二度”的可能。
中毅达此前发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4.41亿元,同比增长269.97%;实现净利润58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1713万元。
尽管从利润表来看,中毅达2017年前三季度似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利润表却与同期的现金流量表之间存在巨大的背离。
现金流量表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毅达的净现金净流出达到了3645万元,尤其是其经营性现金流的流出更是高达2.17亿元,其中高度可疑的“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一项就净流出2.44亿元,且中毅达并未对此给出详细解释。
在分析人士看来,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巨大的反差对比,虽然并不能说明中毅达一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但这种反差无疑也令该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利润数字的真实性蒙上一层神秘的阴影。
此外,财报研究院发现,中毅达的2017年前三季度财报不仅利润数字与现金流数字之间出现了巨额难以解释的背离,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季报当初还被4名董事会成员投了弃权票。
据悉,4名董事弃权的原因几乎全部与中毅达三季报的财务信息有关,有董事指出,中毅达子公司福建上河1-4月专项审计报告至今未完成、未出结果,无法判断三季报的真实合理性;同时,董事们还指出,中毅达部分子公司的业务和相关交易严重不透明,无法判断其中的财务风险。
尽管在上交所要求下,中毅达作出了补充信披和解释,但根据其公告来看,其中的一个关键信息点在于:中毅达及其部分董事把上述审计未完成的责任推到了亚太事务所身上——亚太事务所发出的问询得不到有效回复无法核实,从而导致福建上河的审计至今未能完成。不过,独立董事张伟认为:“公司将审计报告一直未完成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被访谈人员不能有效回复的客观原因,本人认为其原因不明确、不具体,具体的原因分析比较笼统,且最终完成的时间仍不能明确。公司及审计单位在工作中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审计卡壳的福建上河正是中毅达的主要利润来源。
分析人士认为,在大笔久拖未决的糊涂账面前,在年报审计进入关键时刻之时,亚太事务所此时突然抽身而出,不禁给了外界无限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