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装修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现在不少装修业主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不少业主都是装修门外汉,清包和半包自己买材料是很容易遇到价格欺诈的,一些不良商家明知业主不懂行,能宰一个是一个,买的越多,被宰的就越多!“全包装修”模式的出现,通过批量定制的方式对主材进行集中采购,把材料流通领域的提成、佣金、回扣都挤干了,不但帮助业主减少了来回挑选材料的麻烦,而且每种材料还能省下不少钱!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装修业主开始选择全包了。但是,全包真的让装修业主省心了吗?也不见得!
质疑:增项频频,假全包看似省钱,实际更花钱!
“288元每平方的套餐单价,精装修只要388元每平方”,这种“低价套餐”宣传漫天飞舞,随处可见。如果按此宣传价格计算,100平米装修只需 28800元。“套餐装修”,真能这样省钱吗?
合同签了,材料也进场了,施工的时候发现有很多服务不在套餐之列,需要另外掏钱,这让业主顿时傻了眼。“就拿门来说,套餐只包括一个户门和一个室内门,这根本不够,其余厨卫、卧室和阳台等4个门要额外买;套餐内橱柜只含1.5延米,多出的要掏钱;水电改造单收,原来以为花4万元就全部装修好了,谁知道算完7万元还打不住,肠子都能悔青了!”
如今,众多装饰公司都抛出了低价全包来博取业主眼球。168元/㎡、188元/㎡、288元/㎡,这种价格看上去很是诱人,实际上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中小型装修公司,都是先以低价吸引,然后通过后续增加项目来盈利,这已经成为装修界的潜规则。
快看:全包装修分真假,真全包让业主装修不被“套”
选择全包装修要学会理智地判断和选择,不要贪便宜被低价假全包诱导,最终多花冤枉钱。只有真正的全包,才能做到装修透明,才能真正拒绝层层加价,预算多少钱结算就是多少钱。集基材、主材、家具、家电为一体的天地和豪装工厂店就是一家只做真正全包的家装公司。天地和家装总裁公开承诺:“天地和只做真正的全包,一个符合国家验房标准的100平米3房2厅,天地和的套餐只需要179800元。如果业主没有个性化的需求,不用再加一分钱就能够让业主拎包入住。如果加钱了,天地和愿意承担法律责任。”有了这样的承诺,相信我们成都的装修业主不会再被套了,装修起来更加安心和放心。
家庭装修投诉成了广大消费者反映的热点和难点,主要反映装修公司虚假宣传、装饰材料偷工减料、装修过程逾期、多收费、价格不合理等问题。为此,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近期家装投诉的热点,特此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加强事前防范,避免装修陷阱。
注意查看商家资质
消费者一定要确认装修公司的真实性、合法性,选择正规、有营业资质、信誉度高的装修公司和施工队,发现装修质量问题时能及时联系到施工方。消费者可以通过核对营业执照信息与装修公司信息是否一致、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看企业是否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多方打听企业信誉等手段选择一家较为“靠谱”的装修公司。
理性对待商家促销
很多消费者喜欢跟着广告走,部分不良商家在宣传时往往通过大幅优惠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比如预交少量订金可翻倍抵现、免除设计费、订套餐装修“全包”等等宣传,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与商家签约,事后又不兑现所承诺的优惠。例如,某装修公司在宣传时称,业主可以“交1万抵6万”并免除设计费。消费者李先生交付定金后,经营者并未兑现1万抵6万的广告宣传承诺,还要收取16800元的设计款。又如有消费者反映与某装修公司签约选择价值15万余元的“样板间”套餐,商家承诺享受全包服务,后被装修公司多次要求支付38000元升级套餐才可享受全包服务,消费者不满要求解除合同。因此消费者在面对商家促销手段时一定要理性,并货比三家,同时注意保留商家促销宣传页等证据,或将商家承诺优惠正式写入合同后再签约付款。
注意区分定金与订金
“定金”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目的在于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合同签署后给付定金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一般无权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而“订金”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它可视为“预付款”,当合同不能履行时,除不可抗力外,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给付订金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返还。部分不良商家口头承诺消费者所交“订金”不满意可全额退还,实际收据却写为“定金”,导致产生纠纷时退款难。例如王女士在某装修公司先后缴纳了1万余元订金,向公司询问房屋装修总预算金额时,该公司表示不能马上答复,后王女士被告知装修总预算不少于21万元。消费者认为超出预算不想在这家公司装修了,被公司强制收取违约金1000元。因此消费者一定要询问清楚、看清收据内容后再付款。
仔细核查装修合同
消费者要将装修风格、经济预算等方面的想法与装修公司充分协商、沟通,仔细查看预算书,设计的装修方案双方均认可后再签合同。有消费者反映与某装修公司签订合同时约定使用瓷砖铺地,但装修时店方却使用了陶土砖。因此对装修公司提供的用料、工艺、数量、型号、规格、品牌、收费项目等尽可能明确、详细地写在合同中,防止不良商家“偷梁换柱”并加收费用。同时消费者选择“套餐”“样板房”类装修服务时,一定要逐条查看套餐用料和样板间实物的内容,详细了解装修项目是否适合自己再签合同。
注意付款技巧。在付款时,消费者最好和商家约定装修款按完成的项目逐项支付,待全面完工验收合格后,再支付余款。同时注意索要并保存好付款凭证,一旦出现消费纠纷能够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