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做大做强趋势明显
宁波唱响双城记的口号也已经提出 身为计划单列市 且拥有北仑港和舟山群岛的天然优势 前途也是光明的
绍兴夹在两城之间又被砍掉萧山余姚左膀右臂 自己的经济腹地又小 未来的前景几何
我觉得绍兴的规划者应该有以下两个战略目标
1.提出杭绍同城,建设杭绍都市圈(而非目前杭州都市圈)
目前的杭州都市圈由杭州以及周边的县市组成,而涉及到绍兴时,除了诸暨(县级)还包括了绍兴市区 所以从地理位置上,绍兴要是能够做大做强,成为都市圈的副核心还是有可能的,副核心的标志就是杭绍都市圈 。且绍兴市区依托原本优势产业(印染纺织化工绿色制药机械制造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杭州要成为一线大城市,必须学会抛弃分歧和陈见,和旁边的绍兴联手。目前杭州加绍兴的人口约1500万初步达到一线的门槛。未来杭绍都市区的主核在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跨钱塘江 副核在绍兴的镜湖一带。
同城化上,依托杭绍之间的城际铁路,规划的绍兴地铁机场线,再拉直、新建一批萧山到柯桥到越城甚至到上虞的快速路 必要时可以与萧山的高架对接,开通两城之间的公交。由于绍兴和萧山的风土人情、语言天然接近,绍兴和萧山的对接只要打破行政壁垒就会很好办。
2.提出杭绍甬一体化
宁波绝不是和杭州抢饭碗的 而应该是省内的强强联合 而两城之间的联合最重要的就是处于两城地理中心的绍兴。可以说绍兴发展好了,浙江最大的两个城市就能联手了。
依托杭州湾湾区的概念,打造杭绍甬一体化,打造杭绍甬(舟)都市大走廊,这是浙江省目前除了义甬舟大通道外另一个最具可操作性的通道,而且这个通道不仅仅是物资和交通的通道,更是浙江城市化的典范。
目前浙江省内收入最高的地区就是杭绍甬三城(义乌也高,但放眼金华市还是略有欠缺),率先实现一体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杭绍甬三城产业有一定的互补,杭州在电商、信息经济上一枝独秀,绍兴传统的印染纺织化工等产业实力不可小觑(当然污染问题也很严重 需要下大本钱来治理),宁波在港口、大型石油化工、机械等产业有优势 杭州绍兴的旅游资源 绍兴宁波的一部分化工、机械产业都有重合,三个城市之间的产业存在一定的过渡和边界融合,这也是三城提出一体化的优势。
具体到措施,利用萧甬铁路开通三城市之间的城际列车(这部分编不下去了欢迎大家讨论和补充)
绍兴出路还有三呢,就是解散绍兴行政区域。诸暨、柯桥、越城归划入杭州,上虞、嵊州、新昌归宁波,因为绍兴范围内,越城、嵊州、新昌经济发展最差,只要这三个县市区到杭州和宁波管辖内,估计发展的要好点,至于诸暨、柯桥、上虞一直都好,反正归不归也无所谓,就像诸暨动不动划入杭州,也刚好有个借口。
笑了。“越城、嵊州、新昌经济发展最差”这个结论怎么评出来的?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之处:
1.绍兴产业的污染以及产业比较低端的问题
这个问题,污染肯定是要治理的,但切不可以一刀切,直接关停不是可行的办法,慢性病还得用慢性病的方式治疗,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在新项目新工厂落地前严格把控等。工业不是洪水猛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不是说守着绿水青山不发展。
产业低端的问题,要延长产业链 比如纺织工业,也可以参与服装家居用品的设计、新材料的研发等
(欢迎补充)
2.绍兴人口少、本地青年外流明显等问题
人口怎么增长,无外乎外生和内生两条路。
外生:引进高校,增加流动的人口数量;引进实体产业,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以目前绍兴的能力,切不可在高校引进上挑三拣四,一定的对口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分挑剔。高校引进能为绍兴带来更多人才(职业技术人才也是人才,这些人才是构成城市的基础),同时,大量的就业岗位也为留住这些人才提供可能。只有产业起来了,城市才有活力;只有城市有活力了,才有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这方面,杭州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是个很好的例子。
内生:目前只想到了二胎。 当然本地高校培养的人才留在绍兴就业发展也可以算是内生的另一种方式。
留住人除了有能吸引人的就业岗位(即产业)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生活水平。生活水平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收入,一个是支出以及能享受到的服务。收入方面,无疑和杭甬比绍兴还是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没有到不可跨越的地步(提高收入的方式欢迎补充),支出以及能享受到的服务方面,日常消费水平绍兴比杭甬低不了多少,享受到服务也不见得差多少,但现阶段绍兴的优势是房价。房子是大多数中国人需要头疼一辈子的问题,绍兴的低房价如果配上合理的产业以及就业岗位,绝对是一个吸引人的因素。不过未来随着三城市的一体化发展,绍兴的房价必然有一个上升的趋势,合理的上升是市场经济的表现,但大幅度的涨价将使绍兴的优势全无,此时需要政府出手,多放点土地,或者可以重新开建经济适用房、拆迁房。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绍兴的农保田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绍兴要发展要吸引人口要引进高校要一体化的确需要大量的工业用地、文教用地,要稳定房价也需要很多住宅用地。绍兴平原不少,但很多农保田,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的确难,省里的意志是必要的 但估计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绍兴人民政府最重要最迫切的是三区融合大方针政策。绍兴的西北部柯桥区与越城区已融合。而绍兴东南部越城与上虞有待加强融合。这一带已成为绍兴经济最为落后的地方。比绍兴南部地区平水稽东王坛都不如。例如越城区东南部的陶偃富盛睾埠一带与上虞区西南部一尘不变的东关.长塘一带有待加快步伐融合。这里已经成为绍兴三区中经济老百姓收入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了。特别是上虞在西南部一带20多年
欢迎大家提出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此贴的目的是为了绍兴在保持目前的行政区域完整的前提下提出各种振兴的对策 和有可能的战略大方向并加以完善细节。
想要肢解绍兴的不是本帖的初衷,请另开一帖讨论
你可以讨论 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但是不要无脑黑
希望你能提出三区融合的实质性可行方案
上虞西部几个乡镇除了长塘较差,东关平平,剩下的汤浦、道墟及曹娥哪个差,搬到越城来完胜除了袍江外的任何一个乡镇。
就连长塘上虞政府也是先将长塘镇上到广陵的马路拓宽,打通会篁到汤浦的公路,金科集团也考虑在长塘建设影视拍摄基地。
绍兴先把三环线弄弄好,这才是最主要的经济命脉,路通了,有些经济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哪个三环,哪里是三环;有没有把柯桥150平方公里主城区环进去!
一个东关站,一个新北站等等;已经寒了上于.柯桥两区人的心;三区合力的大好机会.民心,被活活的搞死了;现在都在自顾自了!
不建造这两个站。绍兴未来必亡。上虞本无心发展东关。何来谈三区融合。绍兴的三区融合。上虞只是做了表面上的融合。实际还是跳不开百官这块曹娥江以东地区豆腐干快地方。连个曹娥10来年的拆迁也要在绍兴三区融合撤市设区下才终于在绍兴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顺利拆迁。所以说没有绍兴市的三区融合,就没有今天的东关高铁站。绍兴市如果不建设新北站,东关站。未来必将会被其他城市代替。
绍兴未来没出路,把那么多精力放在所谓鸟不拉屎的镜湖,浪费时间不说,还把老城区的公共资源无辜拉出去,发展因该有规律,一环发展好发展二环,二环发展好发展三环,一环一环的发展,现在倒好发展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没前途的,有钱去杭州了,不来这个鬼地方
哪里有什么规律,现在发展就像摊大饼,完全是乱搞
杭绍同城,我开始是赞同的,
但看到萧山一个印染厂也不关闭,化纤厂还有扩大规模,连袍江一个小五金厂也搬到余杭了,就感到这是个阴谋
杭州只是这几年走狗屎运,前十几年,产业不如绍兴,
杭州表面上说要错位发展,不搞工业,但大江东在拼命开工厂,余杭工业园也在大力招商,,
大厂小厂,五金化纤,电子商务,旅游医疗,全都占去了,把绍兴都吸空了,还同个逼城
绍兴市区二环外赤贫现状不解决,没前途的,
如果越城区能做得常州那样,何愁柯桥上虞诸暨不来跪舔?
东关街道的各项经济数据不见得比越城的稽山街道及城南街道差,好歹也有女儿红、亚厦等企业。
看到了长塘男的影子,你号真多啊
丁欣欣的亚厦集团的产值属于东关街道的吗?eduzhang你是不是在乱话三千。亚厦的产值一直属于曹饿街道的。哪有东关街道什么事。你这种上虞人真是脸皮有多厚啊
但是你看一眼就知道一个是农村一个是城市
好帖顶一个
亚厦产业园是曹娥街道的
事实还真的是这样,打个比喻,全绍兴上市企业44家,诸暨和上虞各14家,新昌10家,剩下的就是柯桥、越城、嵊州。
对咯,照您这么说,柯桥比诸暨上虞新昌都要差?
这只能怪绍兴政府想当然了 为了所谓的绿水青山 饭都不要吃了
你提出什么建设性的建议了吗 没有的话这帖子别来
老城限于地理位置 只有向被才有大量可发展的土地 这个方向没有问题老城的公共资源拉出去怎么叫无辜 其实最应该转变的是住在老城的人的思想 转变思想 人口转移到新城区 人挪活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有这个特点
科学发展观,什么叫教科学发展观,照你那样说,把绍兴全搬到青藏高原上好了,其实把老城区的所以东西都搬过去也是于事无补的,毕竟那里没有产业来带动,完全是一个失败的次品,除了房子那里还有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