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电力学校

电力学习自我鉴定时至今日,人们对自我介绍也有着很多的依赖性,对产品的预期也越来越高。
xxx年至今就读于广东省电力技工学校,将于2010年毕业踏上岗工作,三年的校园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长大了很多很多。记得刚进校门时对输配电线路这个专业还不甚了解,但通过这三年的学习和努力,得益于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
这三年来,本人在校表现良好,思想端正,劳动积极,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成绩良好、工作认真负责,重视团队合作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热爱集体,能吃苦耐劳
当然,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神还较欠缺,花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相对较多,对自己的要求没能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我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若能够进一步努力,我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还会再上一个层次。以上是我对自己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总结。面对过去,展望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使自己的明天变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2017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学院简介
电力学院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电业学校、动力学校、电力学校、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是中央与市共建、以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等十二个二级学院和社会科学部、体育部两个直属学部,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有特色”为目标,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学院建成多年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管、理、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
科研平台
根据2014年7月学校网站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研究中心2个,校级实验中心1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电站自动化技术。
市级研究中心2个: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电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实验中心11个: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力与自动化工程、电工电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物理实验、电力自动化技术工程、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训练、电力经济与管理、热力设备腐蚀,防护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教育部公布了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全国电气工程学科共有41所高校参评,在其中有26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和4个二级博士点学科参评的情况下,该院电气工程学科获得全国第29名的良好成绩(与大学、海事大学两个博士点学科并列),在硕士层次学科中、仅次于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排在全国第二位,成绩高于部分博士点学科。[1]
学校曾参与或承担了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科研基金、国家航天基金、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高水平纵向课题4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2005年,学校的科研经费接近4000万元,有3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论文近420篇,其中核心期刊180多篇,获省(市)部级科技进步6项。
学校承担和参与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重点基础研究课题、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市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等一大批高水平纵向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和许多由企业委托的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技术革新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横向课题。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市、国家电力(原电力部)科技进步奖和产学研优秀工程项目,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国际三大权威检索机构sci、ei和istp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
截止到2013年,学校曾参与或承担了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科研基金、国家航天基金、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高水平纵向课题4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
2005年,学校的科研经费接近4000万元,有3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论文近420篇,其中核心期刊180多篇,获省(市)部级科技进步6项。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市、国家电力(原电力部)科技进步奖和产学研优秀工程项目,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国际三大权威检索机构sci、ei和istp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