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光世纪写字楼招商处

深圳市尚易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大长租公寓供应商之一的自如集团在完成“不涨价”承诺期之后,重新启动了续约浮动价格。
11月30日,媒体报道,微信朋友圈流传出一份《续约涨幅规定》补充通知。其内容显示,12月1日起,自如将取消不涨价及续约涨幅不超过5%限制,且为保持合理价格涨幅,系统给出的续约价格高涨幅为10%。
一位自如管家向记者表示,上述文件属实。12月1日起续约涨幅5%~10%。12月1日前签约,租金续约涨幅仍维持5%以内。
另有自如管家表示,自如相比其他长租公司价格确实稍微高一点,除了租金,还包含租金10%的服务费。
自如相关人士表示,现在租客的续约量比较大,但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房子的情况都不一样。由于调控,部分区域价格其实已经比市场价格低了很多,被低估了。后续会把整个平均的涨幅做一下调整,使平均涨幅做到一个平衡。
该文件中称,2018年8月20日,自如承诺未来2个月全国续约涨幅不超5%且不涨价,承诺期内,续约均价已低于新签约均价5%~10%。此项规定生效期为12月1日凌晨,要求在此之前跟客户确定了续约价格的自如管家,要尽快签约。
不过,自如方面给出的回应称,维持续约价格平均涨幅不超5%。
自如方面指出,自如8月20日承诺将在未来两个月保证收出房两端价格稳定、供给平稳,为市场提供房源约8万间(存量房源退租加上新增供应),新增投放市场的房源会维持环比7月平均租金不涨;全国九城续约房源租金涨幅不超过5%。目前承诺期已超1月。
针对“全国九城续约房源租金涨幅不超过5%”的承诺,自如在2个月的承诺期满后,又主动延长一个月,公司数据显示自如全国续约价格平均涨幅实际仅为2.3%,远低于承诺的5%。
自如称,未来,为了继续贯彻落实协会及主管部门关于稳定市场租金的指导意见,并考虑企业长效稳定经营,自如将继续完善价格管理体系,维持租金相对合理稳定,全国九城租客续约价格平均涨幅不超5%
2018年11月初,万达集团在与兰州市政府签订协议,兰州万达城将落户该市,双方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旅游新品牌。这是时隔一年多后,“万达城”再度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
“万达城”是万达集团的第四代产品,曾被视为万达发力文旅产业、实施转型的重要抓手。过去几年,万达集团上马多个万达城项目。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豪言,万达城的存在,要让上海迪士尼“20年内盈不了利”。
2017年,万达遭遇资金链危机,除了大量出售海外项目回笼资金外,在当年7月的“世纪交易”中,万达还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售予融创,作价438.44亿元。此后,万达甚少提及文旅。
今年10月,万达对“全面退出文旅”产业的说法进行辟谣。不到一个月后,兰州万达城签约,成为“世纪交易”后,万达上马的一个大型文旅项目。此前,万达还曾与陕西延安、贵州签署协议,拟开发红色小镇项目。这些动作都预示着,万达在文旅领域仍有想法。
近几年,万达文旅业务大起大落,既与该项业务的特点有关,又似乎“身不由己”,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经历了战略、人员调整的万达文旅,将以何种面貌再现?这项业务还能重现以往的辉煌吗?
从叫板迪士尼到打包甩卖
文旅项目是万达商业旗下的第四代产品,主要产品形态是万达文化旅游城,即万达城。与第三代产品万达广场相比,万达城主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项目体量更大,业态也更为丰富,投资额动辄数百亿。
以2016年开业的南昌万达城为例,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达到48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文化旅游、商业、酒店、住宅等业态。可售部分超过280万平方米,大部分为别墅,少部分为商铺,总投资额近400亿。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水,从2014年起,万达在国内先后启动十多个万达城项目,王健林也在多个场合推介这一产品,其风头一度胜过拳头产品“万达广场”。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万达城与万达的转型息息相关。
成立于1988年的万达集团,以房地产业务起家。从1993年开始,万达实施了4次重大转型,前三次转型的方向分别为:从地方走向全国、从住宅地产转向商业地产、从单一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综合性企业。
万达的第四次转型始于2015年初。王健林表示,这次转型分两方面:从空间上看,万达从中国国内企业转向跨国企业;从内容上看,万达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形成商业、文化、金融、电商四个支柱产业。王健林曾在2015年7月表示,在万达集团转型发展战略中,文化旅游将会是其中重要的支柱,而各地在建的“万达城”则是鲜明的体现。
2016年5月,王健林在央视《对话》栏目中叫板迪士尼,声称万达文旅项目的存在,将使迪士尼20年内无法在中国内地市场盈利。
仅仅一年多后,事情就出现变数。
2017年7月19日,万达、融创、富力三方完成一份“世纪交易”。万达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售予融创,作价438.44亿元;同时将77家城市酒店的全部股权售予富力,价格为199.06亿元。其中,文旅项目的运营仍然由万达来主导。
此次交易十分突然。仅仅半个月前,万达在云南昆明新签约三个投资项目,包括昆明万达城。而昆明万达城就在此次交易中被出售。
当年6月,万达还悄然退出了长白山文旅项目。
自此,万达旗下已经开工的大型文旅项目,仅剩青岛东方影都一个。此前已经签署框架协议的、、惠州、乌鲁木齐文旅项目,后续已无进展。
负债率高企、资金链吃紧,是“世纪交易”发生的直接原因。2017年,金融机构对万达的贷款进行严格审核,影响了放贷节奏,导致很多项目资金链紧张,部分海外项目还遭遇停贷。“世纪交易”后,万达陆续将海外房地产项目出售,用于减轻债务压力。直到今年,万达的债务负担才大大减轻。
“一口吃不成胖子”
尽管万达方面从未公开否认过这一产品,多数分析人士仍然认为,万达对文旅项目的大幅减持,还与其重资产、回报周期长的商业模式有关。
据悉,万达启动的文旅项目投资规模普遍大(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多在300亿以上),回报周期多在5-8年,部分甚至在10年以上。与传统的住宅开发模式相比,对资金的需求更加庞大,且对开发和运营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据兴业研究的统计,在2016年底的时间节点上,万达在建文化旅游综合体数量为8个。这带来的资金压力不容小视。为此,万达采用滚动开发的模式,撬动资金杠杆。具体而言,先销售项目中的可售部分(通常为住宅和商铺),通过这部分资金支撑后续的开发和运营,从而尽可能实现单个项目的资金平衡。
为此,万达对前期项目的周转节奏要求极高。比如,南昌万达城于2013年6月18日开工,不到3个月后的9月7日,就传来“首期商铺成功开盘售罄”的消息。即使有政府审批“开绿灯”的因素,这种节奏在房地产业中也难以想象。
但由于文旅项目的后续运营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该模式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某不愿具名的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文旅项目的体验式消费业态多在室外,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如南方的雨季、北方的冰雪季等。这都会给项目的运营收益带来变数。
他还表示,文旅项目虽有标准化的部分,但也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前期也需要大量的考察时间。因此,运营商对这类项目的布局十分谨慎,布局节奏普遍较慢,“一口吃不成胖子”,他说。
开发运营模式
2015年,总投资达550亿元的成都万达城项目上马。成都万达城投资公司总经理聂和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短期看,就算是把成都万达城所有可售物业算上,550亿的投资也不可能达到收支平衡。长期看,把今后持有物业的租金和游乐园门票收入纳进来,也至少需要15~20年。
聂和平表示,万达对于成都万达城项目短期是不计算投资回报率的,而是把打造一座高级旅游目的地当作事业来做,万达要的是未来市场。按计划,前3年要投入超70%资金,即约400亿用在开发成本、游乐设施采购等方面。目前主要考察两个指标:一是维持现金流稳定,保证开发可持续性,二是保证开业时间。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文旅项目的开发运营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房地产,如果不能引入资金合作方,重投资、长周期的特点很容易成为运营方的压力。
他表示,从所谓的旅游地产到文旅地产,这些年来,传统开发商甚少有转型成功者,相反,受到拖累的情况却十分常见。比如,已确定退市的中弘股份(000979,股吧),就曾在多个旅游地产项目上遭遇“滑铁卢”。传统房地产企业中,仅有华侨城等少数企业实现了文旅和地产项目的协调发展,但这是建立在其作为央企的雄厚资金实力基础上,且华侨城做文旅的步伐十分稳健,没有“大跃进”的情况。
虽然遭遇挫折,王健林并未放弃在文旅领域的野心。“世纪交易”后的仅仅一个月,王健林就到甘肃考察,并表示将加大在甘肃省的投资力度,新建包括兰州万达城在内的10个项目。
2018年11月初,万达集团在与兰州市政府签订协议,兰州万达城将落户该市。项目占地约1300亩,总投资近300亿元,计划2019年开工,2021年开业。时隔一年多后,熟悉的“万达城”再度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
今年9月和10月,万达还分别与陕西延安、贵州签署框架协议,拟开发红色小镇项目。再算上已经落成的青岛东方影都项目,万达的文旅产业有再度起航的架势。
万达在近期的一份声明中明确,作为中国早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的先行者,万达一直看好中国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后万达将继续投资文旅产业。
这边厢,龙头房企高喊“活下去”的口号言犹在耳;那边厢,房企们11月融资已然出现回暖迹象。
截至11月28日,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全国多家房地产公司密集获准发行大额融资,合计数额已经超过1000亿元。专家分析指出,从楼市调控政策看,严格的时候或已过去,政策底部逐渐形成,房企融资难度有所降低。
“从融资难度看,近大部分房企融资成本平稳,虽然处于高位,但随着全社会资金成本的相对平稳,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成本并未大幅度上涨,特别是龙头房企所发的公司债融资成本基本在5%左右。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资金压力得到了明显缓解。”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称。
房企密集融资
11月,房企融资获批的消息接踵而至。其中,保利地产100亿永续中期票据获批,万科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阳光城、新城控股均发行超过10亿元的公司债,华远地产推出了2亿美元的海外债券,滨江集团发行9亿元短期融资券,建发股份3天连续发行3期超短期融资券,规模总计15亿元……
如此密集的融资在调控收紧以后并不常见。2016?年?10?月,沪深两大交易所同时发函收紧房地产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公司债融资,提高发债门槛。有市场人士此前曾向中新经纬客户端指出,市场对房地产这一发债主体极为敏感,哪怕是排名前十的民企也难以走正常渠道发债,即便发出去了也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
就在10月份,还有多家房企的融资计划被叫停,包括鸿坤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亿元的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天津蓟州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3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以及合生创展100亿规模的租赁住宅专项公司债券。
wind数据显示,2018年1-6月,房地产企业在一级市场发债规模为2673.04亿元,冷清的月份发行规模一度只有200亿元。与此同时,部分房企发债利率也一度上扬超过10%。
11月份,房企的融资情况悄然生变,与房企融资规模回升相对应的是融资成本的下降。据中原地产统计,11月份龙头房企所发的公司债融资成本基本在5%左右。张大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指出,不仅是大型房企,中小型房企的融资环境较之前有所改善。
“随着信贷市场的调控持续,房地产企业在其他渠道融资的需求持续大涨。现在看,2018年第四季度,房地产企业重要的工作将是融资。”张大伟称。
楼市调控放松了吗?
房企频繁获得融资,是否可视作楼市调控放松的先兆?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实际上房企能否发债关键取决于监管层的态度,近期肯定是审批趋于宽松了,所以才会有出现密集发债的现象。
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上周末,11月来,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合计仅20次,相比之前平均单月40次明显减少,收紧约束性政策锐减。
“从楼市调控政策看,严格的时候或已过去,政策底部逐渐形成,房企融资难度有所降低。”张大伟称。他指出,市场涨幅明显放缓,是约束性政策减少的主要原因,楼市告别高烧,房地产调控再收紧加码的市场基础不存在。
不过他也指出,虽然调控政策已经见底,但依然将运行在底部一段时间。从政策预期看,宽松政策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大。
10月29日,针对未来房价走势,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表示,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改变,决不会允许调控前功尽弃。文章称,调控举措不是装装样子的“花拳绣腿”,“房住不炒”定位正在从各方面得到进一步落实。政策“说话”,对引导和稳定房价预期起着关键作用,把一二三线城市中房价上涨的躁动打回原形,让有些地方寄予房价“再飞一会儿”的希望迅速冰冻
公积金,通常是指住房公积金,有时也指公司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住房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一种形式。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单位和职工个人必须依法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单位为其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户存储,归职工个人所有。
今年1-10月,全国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15304亿元,提取住房公积金10330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878亿元。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2.14万亿元。
提取程序大幅简化
今年以来,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月均超过1500亿元。如按照这个速度计算,今年前11个月的住房公积金缴存额有望超过2016年全年数据。
为适应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异地流动,跨城市转移接续住房公积金的业务需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住建部组织开发了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2017年6月末,全国所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全部接入平台,自7月1日起,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业务已全部可以通过平台办理。住房公积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账随人走,钱随账走”。
在异地贷款提取公积金方面,相关的程序也进行了大幅简化,以为例,从原来的需要提交11项材料简化为只需要提交4项,包括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或契税完税凭证原件、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证原件(已取得的需提交)、《购买市行政区外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表》(若审核未通过,则需补充提供相关证件)。
对租房支持力度加大
除了购房之外,公积金对租房的支持力度也日益增大。这也是公积金政策助力实现“购租同权”的一个有力举措。按照的规定,缴存人在市行政区域内无自有住房且租房的,可按每月1500元的标准每季度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对于租房实际支出超过1500元的,可提供租住商品住房合同、租房发票,按实际支出办理提取。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的统计数据看,上半年一共有52万人次进行了租房的(公积金)提取,金额36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7倍和1.6倍。
租房始终不是办法,中国人的传统理念都是要有一个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才有家的概念,但是的房价也让很多北漂人叹为观止,既然不能买大房子,我们还是可以选一些小户型的房源做为首套房源的选择,而且都有缴纳住房公积金,那么大家的压力也会小很多,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个小户型房源,希望能帮您实现置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