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住建部主管的中国建设报消息,12月23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全面总结了五年来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成就,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总体要求,对2018年工作任务作出部署。
图片来源:中国建设报
过去五年,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成绩斐然:
1、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32.9平方米提高到2016年的36.6平方米,6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2600多万住房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
2、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持续显现,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回落,三四线城市房价趋于稳定,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
3、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达19.36万亿元的历史峰值,建筑业增加值达4.9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6%,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显著增强。
4、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2.6%提高到2016年的57.4%,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建制镇数量从19881个增加到20883个,城市规划对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5、农村危房改造成效显著,累计支持1469万户贫困农户改造了危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会议要求,2018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国有租赁企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规范、激活和调控作用。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住房租赁立法,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新一轮棚改工作,2018年改造各类棚户区580万套。全力做好公租房工作,增加公租房实物供给,持续提升公租房保障能力,优先保障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群体,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纳入保障范围,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实现应保尽保。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抓好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严格执行各项调控措施,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库存仍然较多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继续做好去库存工作。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促进大中小城市互联互通,提高中小城市、县城和中心镇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人口和住房需求合理分布。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整顿力度,始终保持高压严查态势,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监测分析,提高精准调控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三是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品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改革,全面开展规划期至2035年的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建设“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考核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明年全部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积极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标准体系,编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三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大力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部分城市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切实抓好城市生态建设,建立城市生态建设评估考核标准和机制,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为载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宜居性。积极创建绿色城市、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校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搭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全面开展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行动,从群众关心的小事、身边事做起,开展城市环境整治,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大力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作风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推动农村户厕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推广成熟污水治理保护乡村山水田园景观,提升村容村貌,开展设计下乡活动,建设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乡村建筑。集中力量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做好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发展,推动传统建筑挂牌保护。
五是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化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高中国工程标准水平,引领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边与双边工程标准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工程标准转化为国际或区域标准,促进建筑业“走出去”。大力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引导和支持大型施工企业与建筑劳务输出大省合作建立劳务基地,逐步建立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使用相衔接的管理机制。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全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总量下降。以狠抓建筑施工安全为切入点,推动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深化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方式,加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建造方式变革,提升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产业提质增效。
六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更好为群众服务。
知多点:买不买房,10年后差别竟是这样...
明年到底买不买房?这个问题始终伴随着千千万万的家庭。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算笔账,买房或者不买房,10年后财富差别有多大?
第一种人:买房
假设在一个二、三线城市,房屋总价为50万的地方买房:首付20万公积金贷款30万20年计,月供1963元。10年后选择一次性还款20万还清贷款,房子归自己。
那么十年的月供总计为1963*12*10 ≈23.6万。
第二种人:租房
租这套房子的话:按国内住宅3%的普遍回报率算,50万的房子月租为1250元。
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75年~2011年cpi汇总为6.15倍,年均cpi5.7。取整,房租每年增长6%计算,10年房租为:
第1年房租:15000元
第2年房租:15900元
第3年房租:16854元
……
第10年房租:25342元
则租房人:
a、10年房租总计:
15000+15900+16854+……+25342=197709≈20万;
b、省下首付20万,存银行按年回报率5%(存款利率通常跑不赢cpi)算
20*1.05^10 ≈ 32.6万;
c、省下月供1963元存银行按年回报率5%、且利滚利算,约31万;
d、省下的一次性还贷的钱为20万。
现在有三个假设
假设1
未来10年房子增值速度和cpi一致,每年6%计算(非常理想化),10年后房屋市值 50*1.06^10 ≈ 89.5万。
那么买房的人财富为89.5万。
租房的人财富为32.6万首付存款+31万月供存款+20万一次性还款的钱-20万房租=63万
假设2
未来10年房屋大幅增值4倍,房租市值为200万。
买房人财富是租房人的3倍有余。
假设3
未来10年房子涨幅低于(63/50)*100%=26%,平均年涨幅2.5%,或者下跌。
租房人胜出。
单从财富上计算,只要房子随cpi增值,买房就是值得的。
可能有些人预期10年后房价还不如今天,或者涨幅低于26%,但因为中国人买房的传统,为了成家、为了有家的安全感、稳定感,依然会买房。如果你是刚需,那么,不会在乎房价涨跌。如果是炒房,那就洗手吧!
最后,买不买房,每个人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漫画版买房与租房的区别
花销——
为谁打工——
房价上涨——
自由度——
安全感——
工作不爽——
住的不爽——
求偶成功率——
在女方父母眼中——
阶段目标——
和另一半——
投资回报——
感情破裂——
入住头等大事——
居住人员——
空间格局——
手续——
公司考虑范围——
当然,上面的算法只是一个泛泛而谈的算法,毕竟,每个人所生活的城市和潜力是不一样的,所以该不该买,想不想买都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为地进行分析。
起飞
让我们一起飞!
房导俱乐部群来啦!
本群是《房地产导刊》房导俱乐部成员交流专用群,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导刊》热心读者,房地产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士、专家、学者,高端投资置业人群,以及对房地产政策、市场,感兴趣的人士。
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交流中国房地产政策、市场、项目及城市运营、产业经济、特色小镇等信息,不定期组织热心读者、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交流互动沙龙等。
目前已有超过500人加入本群,进群请扫二维码加小编微信,并备注“公司+职务+姓名”,即可直接拉你入群(不备注公司信息一律不拉)。
房地产导刊
【房导早报】为房地产导刊社旗下品牌栏目,我们致力于提供最有价值的地产行业动态资讯。3分钟新闻早餐,尽知地产大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