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群众欢天喜地闹元宵


猴年大吉
武术表演
牛斗虎
牛斗虎
军乐队
健身舞
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
彩车
国旗队
棉花糖制作者
【中国网 山西】2月22日,盂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系列活动,在该县新广场热闹上演。
今年元宵节系列活动以“鼓舞晋盂”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亮点纷呈。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姹紫嫣红的表演队伍一一展现着各自的精彩节目。有欢天喜地的秧歌、滑稽有趣的牛斗虎,还有舞狮等传统文艺项目的展现,最有趣味的是表演队伍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各种“人物”,他们扭着身体,挥舞着手中的道具,或是跟周围观众致意、互动,或是相互间调笑戏耍,生动有趣的表演引得观众不时大笑。
欢快的锣鼓震天响,喜庆的秧歌扭不完。这场精彩的文艺盛宴不仅展现了盂县基层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大院的优秀成果,更展现了盂县新农村建设的风貌。
(记者 张福锁 秦铭明)
(相关链接)
“牛斗虎”又名“牛斗鼓”,是流传于盂县一带的民间舞蹈。相传这种舞蹈起源于当地流传的一则汉族民间传说。如今,这一舞蹈以其独有的浓郁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成为当地元宵节最受欢迎的节目。今年元宵节期间,盂县街头将继续出现众人关注的“牛斗虎”表演。“牛斗虎”顾名思义就是一头牛和一只虎的搏斗。通常由扮牛者2人、扮虎者2人、人熊1人和打击乐5人,共10人组成。牛皮与虎皮均以布制成,披于演员身上表演。以打击乐配合渲染气氛,伴奏由大鼓、大锣、大镲演奏锣鼓点“霸王战”。在打击乐的伴奏下,牛、虎在步伐、身段、手势的套路下进行扑打抵斗的表演。“牛”代表正义、忠厚、坚毅,“虎”代表邪恶、凶险,两者在“人熊”的引诱下互不相让,撕战到底。最后,牛的正义战胜了虎的邪恶。
据考证,盂县的牛斗虎起源于东部山区。明朝时期,由于这里属太行山脉、阴山河畔,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有人定居。山中有老虎,而耕牛则是农民的主要家畜。耕牛村外放牧,老虎出没下山,自然构成了这一美好传说的起源。
盂县牛斗虎以秀水镇南白水村最具代表性,主要流传于盂县的南白水、孙家庄、上社、梁家寨、苌池、南娄、下曹等村。这里的牛斗虎每年都要参加县、镇、村举办的春节、元宵节文艺汇演活动,并要在各村表演,足迹踏遍周围的30个村。由于牛和虎的形象逼真、表演精湛,加之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推崇,所以该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2009年4月24日,省政府发文公布,确认“盂县牛斗虎”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一年不如一年,把原始的年味也没有了
盂县平定郊区真红火,矿区城区真冷清
冷冷清清星星点灯稀稀拉拉大不如前,这也叫红火?看看同旺子贷款公司的民营企业倒是别有风味。公不如私,莫名其妙,不甚知道。嘿嘿嘿嘿哈哈哈哈霍霍霍霍恍恍惚惚,明年又是咋
越闹越少了,尽糊弄人咧,县太爷赶紧让贤吧,
还是咱盂县的媳妇子好看
今年鼻子流到眼睛里了
去年比今年红火好,今年比去年相片好
煤矿不行了,还红忙啥呢,能吃开饭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