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人当心!关注这几个微信号你就危险了!60万人已中招!
近年来,传销违法活动在悄无声息地变换着形式,十多年前的传销活动,不过是原始的推销产品活动,比如,加入者靠推销化妆品、保健品等获得提成。
而如今的传销活动,似乎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披上所谓“投资理财”、“网络直销”等马甲,这种新的传销形式往往更加隐蔽、更具欺骗性。大家可千万擦亮眼睛!
微信平台吸纳60万会员,获利高达170万
传销“变脸”更加嚣张
小李从2015年初开始经营微商。后来他无意中从朋友那儿得到一个二维码。据说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对她的生意大有帮助,“扫过二维码之后是一个叫粉丝帝国的。我关注之后,他跟我说话,他说可以帮我拉粉,有助于我在微信上卖东西。”小李通过二维码关注粉丝帝国后,瞬间也被这个平台捕捉到。
粉丝帝国发来消息,只要花9.9元钱,就可以成为他们的会员,享受更多的优惠。“交了之后他跟我联系说,如果我把身边的亲戚朋友,也给拉进来的话,他会给我一些返利。”
小李开始线上线下四处找人,把周围的一些朋友也拉了进来,“我给他拉了挺多,但也没按原先说的给我返利。”
而此时,粉丝帝国这个公众平台,已经进入了大连市中山分局网警大队的视线。“它净收款特别频繁,每天都能达到几千笔左右。全都是9.9块特别统一,而且时间段也特别固定。”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网警大队于洪轩说。
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网警大队邵斌介绍说,粉丝帝国会员激增量很大。平台收取9.9元的会员费,却不提供任何的技术支持,不提供任何服务,也不提供任何商品,“成为会员之后,这个平台会给会员生成一个会员专属的二维码。会员拿到这个二维码之后,(为了获得返利)把这个二维码发给自己的微信好友。”
通过进一步取证,警方发现,这个名为粉丝帝国的公众号发出的吸粉链接可直接连到一个服务器位于阿里巴巴云端的网址。调取后台数据后,警方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粉丝帝国”这个公众号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已吸纳会员20万人。办案民警根据会员加入时扫描过的二维码,追根溯源,使用后台数据生成了一个个会员关系图。这些关系图看上去层层叠叠、密密麻麻。
图上清楚地显示着会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后形成的层级关系。位于塔顶的就是第一次交款后生成二维码的所谓“原始会员”,然后是由扫描这个二维码进而成为会员的各个层级。每个会员通过谁发展而来、会员详细的注册信息,后台监控数据上均一览无余。
“作为原始会员,他发展一级会员,这个会员只要交了9.9元,原始会员会获得20%的返利,然后一级会员再发展到第二级会员的时候,这个原始会员还可以从这个人再获得15%的返利,然后到第二级发展到第三级的时候,原始会员还可以获得它的12%的返利,总的返利就是前三级会员会有返利。然后第四个人的时候,他就不会再获得返利了,就这么个情况。”于洪轩介绍说。
在仔细研究过这个公众号后,警方还发现,嫌疑人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规定了一个20元钱的提现门槛。也就是说,会员为了得到返利,最低要发展11个一级会员;或是5个连带至少一名二级、三级会员的一级会员;这样,为了获得返利,一个会员要吸引11到15个人加入平台,有时甚至更多。
这个操盘手是谁?
经过跟踪,警方发现一家名为山东青岛华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这家公司自2015年6月起,在腾讯微信平台注册“粉丝帝国”等12个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展下线会员,入门费9.9元人民币,会员可以生成二维码,通过推广二维码发展下级会员并获得返利。
大连市中山分局网警大队随即派出人马,赶赴青岛,调查这个公司的底细。经过摸底调查,终于找到粉丝帝国的窝点。在周密的部署下,现场抓获了嫌疑人五名。包括领导组织传销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负责平台运营的技术人员朱某;负责前台技术运营的李某和负责客户代表的任某和肖某。并在现场收缴了大量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以及银行卡、手机等赃物,还发现了一把别克车的钥匙。
现场抓获时,几名从犯均表示审讯中,几人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犯罪事实均供认不讳。据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他总共注册了包括粉丝帝国、青岛范儿、微销之家、实战专家等9个公众号,其中已投入使用的有5个。
截至被抓获时,王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已通过这5个平台吸纳了全国60多万会员,获利高达170万。单是粉丝帝国一个公众号,2015年6月份开始运行,一个月时间就赚了近百万元,王某自己拿走40余万元。其余的除了分给合伙人、支付人员工资、租服务器、办公室,还有13万元买了别克君威车。
引诱会员,空手套利
网络传销“野蛮生长”
随着微商经营活动的兴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商品销售信息,已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
微商迫切需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来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正是这种心理,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它是利用参与微商人员的这种心态,利用他们想扩展自己朋友圈这种心态,来产生了这种犯罪的形式。”大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丛林说。
记者调查发现,利用互联网传销发展的势头呈上升趋势,参加传销组织活动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许多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而是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接触到一些“投资项目”后建立联系,在所谓的高额利润吸引下慢慢陷入其中。
“基本都是以微商和家庭主妇为主。他们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和朋友圈,然后就成为粉丝帝国的会员。缴纳9.9元的会员费。有的也发展了自己的会员。”邵斌说。
这类平台,实际上是利用网络,实施了传销犯罪。平台操控者的最终目的在于,引诱更多的下线会员,从中牟利。
“拿到三级佣金之后,原始发展会员,只有不断地去发展自己的下线和会员,才能不断地收取佣金。绝大多数的佣金,都被金字塔尖的王某获得了。”邵斌说。
根据警方的调查,事实上,无论怎样变化,这样的平台上,传销的实质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利用微信进行网络传销,与传统传销有种种不同,但是它们本质上都是通过层层发展下线,逐级赚取返利。只有位于金字塔尖的犯罪分子,才能获得最终的收益。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屡见不鲜。公安部督办破获的典型案例就有U币跨国传销案、微视传媒传销案和阳光工程传销案。这些案件无论从涉案金额还是人数来看,都远远超出传统的传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