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梅州人你吃羊肉煮酒了吗、


冬至又名‘一阳生’,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2016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
◆ ◆ ◆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
起源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周人在此规建都城、建立宗庙。后来,周公制定礼乐以冬十一月为正月,选取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日子即冬至,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在客家地区有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乡俗谓“冬朝节昼年夜”。
“冬朝”即冬至早餐相当丰盛。
冬至客家人的口福
酿酒
客家地区的“冬至酒”,冬至,谷物收获之后家有储粮,又值农闲之时,正是酿酒好季节。
因此,冬至前后几乎户户酿酒,然后储存起来,以备新年及来年不时之需。
吃羊肉煮酒
“冬至羊肉夏至狗”,客家人认为羊肉温补,在冬至时节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因此羊肉煮酒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时令美食。
以山羊肉为主料,配上当归、党参、北芪、红枣、杞子等中药,加生姜、冰糖等佐料,
再加上糯米酒或者娘酒,盛装在瓮中封好,用慢火细细熬炖,直至成浓醇的酒肉。
鸡炒酒
这种酒做起来较为简单方便:只要把鸡肉斩成块,放入砂煲里,再加上娘酒、生姜,煲至一段时间后,便可食用。相对于用酒瓮来焗制羊肉酒来说,鸡炒酒的制作方法要简单些。
糯米饭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食补法。用白糯米加上三层猪肉,在锅里炆熟后,加上味料、蒜苗或葱花,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糯米饭。客家人认为冬至吃糯米饭也对身体有益,也可强身健体。
糯米汤圆
客家人旧时有一种说法是:“冬至挪圆,夏至捡田。”意思是说,冬至吃了用糯米做的汤圆之后,对身体很有益,明年生产劳动的劲头更大,可得到更多更大的经济收入,用劳动所得的钱来“捡田”(买田地),用强壮身体的劳动带来更大的收入。


冬至吃汤圆!
冬至的信息港也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