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长江学者”、中山大学教授 彭玉平登《百家讲坛》开讲“诗歌里的春天”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7-02-13第A04版 | 作者:吴少敏 陈芳庭
中国诗词里的春天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近日记者了解到,2月14日至19日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将连续6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诗歌里的春天”,讲解李清照、谢灵运、李白、王和卿、欧阳修和苏轼等诗词大家描写春天的名作。
彭玉平为中山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术研究重点是中国词学史、唐宋词和王国维,著有《诗文评的体性》《中国词学史》《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人间词话疏证》《唐宋词举要》等。
彭玉平说,五六年前央视《百家讲坛》编导曾邀请他开讲,但选题不符合自己的研究旨趣和学术领域。去年夏天他与《百家讲坛》一拍即合,开始录制他的重点研究对象、最喜爱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还有三集节目没录完,编导组临时增加一档讲诗词的节目,主题为“诗歌里的春天”。
为此,他在众多描写春天的诗歌里,挑选了6位跨越四个朝代又有创作个性的诗词曲大家的6首作品,即李清照、谢灵运、李白、王和卿、欧阳修和苏轼。他查阅了百余种传记、年谱、诗集和文集,还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入节目中,希望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诗歌内容。
■ 对话
彭玉平建议诗词写作进课堂
“我给《中国诗词大会》打80分”
在录制“诗歌里的春天”节目时,央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红遍大江南北,唤醒了观众的诗心。对此,彭玉平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也说明中国仍是一个诗的国度。”
南方日报:《中国诗词大会》异常火爆,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您给这档节目打多少分?
彭玉平:我给这档节目打80分,因为它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还引发了学者的讨论。但美中不足的是,过于偏重诗词的记忆,变成了“中国诗词‘最强大脑’”,反而忽略了对诗词的感性认识和充分理解。值得肯定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是唤醒了很多人沉睡已久的诗心。
南方日报:参赛选手在节目中的优异表现,也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如何学习古典诗歌?
彭玉平:目前,国内各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会有诗词的篇章,但诗词教学以疏通文意、简单记忆为主要目的,少有从创作方法技巧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的,许多学生知道某一首诗词写了什么,但不知怎么写出来的。因此,我建议开设诗词写作选修课或必修课,引导学生创作诗词。
原文链接: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2/13/content_7617415.htm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