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感人的!看了有感触!曾因诈骗获刑,现在自愿捐献人体器官


在海宁市斜桥镇敬老院,居住着一位比较特别的老人:他年纪不算大,却步履维艰,行动不便;他说起话来轻声细语,非常缓慢,却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他是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因诈骗罪被法院判了刑,现在还在服刑期;但他又是一名重病患者,因身体原因被监外执行。
  过去,他生活坎坷,沾染过一些恶习,所以才触犯刑法犯了罪;后来,他患上重病,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又无亲人可投靠,晚景十分凄凉;如今,他住进敬老院,感受温暖,反思过去,构筑着一个看似凄凉却很美丽的人生梦想……
  “我做了不少错事,却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我要在余生回报社会,所以才自愿捐献所有人体器官,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言对记者说。
  据悉,他——海宁社区矫正人员钱建忠,是我省社区矫正人员自愿捐献人体器官的第一人。
志愿捐献人体器官
  3月上旬的一个午后,风和日丽,暖暖的太阳照在新启用的海宁市斜桥镇敬老院一间寝室的阳台上,格外明丽。邻近阳台的一张床边,有位头戴黑帽子、身穿黑棉衣的老人,正坐在一张藤椅上静静地晒着太阳,他就是钱建忠。
  钱建忠今年54岁,在老人的年龄段里不算大,但他已行动不便,坐在那里没人扶的话,他连站都站不起来,更别提迈开双腿走路了!
  他脸形消瘦,从鬓角看有一些花白的头发。他说话语速非常缓慢,轻声细语的,给人一种很羸弱的感觉。但在这缓慢的轻声细语里,他吐字清晰,思维连贯,和人沟通起来没有障碍。
  记者在热心人的带领下来到他的跟前,说明来意,他以缓慢的语速请室友打开床头柜,拿出一个档案袋,打开,《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感谢信》、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卡等一堆与之相关的资料就出现在记者眼前。
  “早在2013年底,我就自愿捐献可以捐献的所有器官,所以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了字,这一年多来,我时时感受着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时时反思自己的过去,像我这样一个做过很多错事又疾病缠身的人,还能得到这么多关爱,我要捐出器官,回报社会的愿望更强烈了……”钱建忠用柔和的声音郑重地说。
曾染恶习违法犯罪
  只有54岁的钱建忠为什么会行动不便?身患重病的他到底患什么病?他所说的做过不少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还得从他坎坷不平的过去讲起。
  钱建忠说,1962年,他出生于海宁周王庙镇的一个农民家庭,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1985年,他入赘到海宁斜桥镇的一个村子当了上门女婿,“大约七八年后,我和前妻离了婚,单身的我就像脱缰的野马,游走在海宁和桐乡等地,结识了一些不良朋友,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
  “离婚后,我在桐乡做羊毛衫生意,当年生意还不错,后来,我父亲突患重病,我的两个哥哥都过世得早,我父亲看病,加上我爱打牌,手头也没多少积蓄。”据钱建忠回忆,2007年,他突然被查出患有脑血管瘤,身体每况愈下。他随即放弃生意,回到周王庙,同母亲生活在一起。
  据钱建忠介绍,回家后,他不能干重体力活,当时父亲已经过世,“我要靠70多岁的老母亲养活,心里挺不是滋味,所以在村里待不住,一有空就往海宁的棋牌室跑,认识了一些人,后来因为诈骗,被法院判了刑。”
疾病缠身感受温暖
  钱建忠的第一次诈骗是在2008年,被判一年8个月。服刑期满,他觉得生活困顿,又进行了第二次诈骗。
  “第二次诈骗,是因为我用他人的购货款去打牌,输了不少,又还不齐钱,我就去了湖北,人家找不到我就报案了。”钱建忠向记者回忆,后来民警从周王庙的家中找到他时,他刚从湖北回来,已身无分文,而且病情突然加重,“连走路也走不了!”
  钱建忠热泪潸然地告诉记者,对此情况,民警没有坚持追查案子,而是把他带到医院进行检查,“他们帮我挂号,并支付了检查、就医、住院的所有费用;经2013年的这次检查,我才知道自己患上了严重的臃肿瘤,我80岁的母亲也在这一年年底意外离世。”
  2013年,太阳穴处长有严重肿瘤的钱建忠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监外执行一年9个月,社区矫正时间为2013年8月9日至2015年5月8日,“我在老家没房子,母亲过世后,周王庙镇司法所等单位帮我联系了海宁市区的一家旅馆暂时居住。”
  “去年5月,针对我的这一情况,海宁市信访局与海宁市司法局、斜桥镇、周王庙镇和我户籍所在的村子专门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最后把我送进斜桥敬老院。”钱建忠告诉记者,他是去年5月住进斜桥敬老院的,“这里环境很好,阿姨对我们照顾得非常细心,今年敬老院乔迁新居,环境更好了,这么多的关爱,我能不想着更好地回报社会吗?”
追逐梦想回报社会
  钱建忠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决定捐献器官回报社会,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他,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些年的生活中,他同样怀有梦想。
  “前几年的生活尽管没有方向,但我很喜欢看周立波主持的《中国梦想秀》,我几乎每期都看,它让我觉得人活着要有梦想,节目中类似捐器官的内容也感染过我。”钱建忠说,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就爱看这档节目,而他违法犯罪还能被社会关爱时,他捐献人体器官的决心就更大了,“所以,我在2013年12月就联系红十字会,成了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记者从海宁市红十字会获悉,尽管近年来有关方面已对人体器官捐献做了大量宣传,但每年报名捐赠人体器官的志愿者非常少,“钱建忠作为一名社区矫正人员,能非常坚决地自愿捐献人体器官,让人非常吃惊。”这在海宁是第一例,在全省也是第一例。
  “前几天我看电视时,发现一个年轻人因车祸脑死亡,捐献了人体器官,大约半年后,他的父亲又饱受尿毒症的折磨,需要换肾,但没有肾源,我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他,于是给浙江省红十字会打去电话。”钱建忠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中的通话记录,“此前我已咨询过,保留一个肾并不影响生活,我现在做不了什么事,先捐肾供他人急用,但红十字会的人说,只有当人过世后才能捐器官,我只得作罢。现在,我做不了什么,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奉献自己,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在斜桥敬老院,怀揣梦想的钱建忠虽然行动不便,且是一名社区矫正人员,但他如今的所作所为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在这里,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虽然行动不便,但比很多老人年轻,而且有部手机,无论哪位老人想和家人联系,他都会用自己的手机免费帮他们联系。捐人体器官的事,我过去也看过不少,但都是在电视上,亲眼见到自愿捐献的,他还是第一个,真了不起!”斜桥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沈娟英说。(南湖晚报)

50多岁的人器官基本已经没多大用途了,不过精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