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工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呢,让我给你分析一下原因!

要谈起德国汽车工业如此发达的原因,1948年德国货币改革厥功至伟。由于德国经济因二战受到严重破坏,为了复苏战后的德国经济,位于德国的美、英、法三国军事占领当局于1948年6月推行了货币改革。这次改革成功缓解了战后德国经济的混乱局面,并在德国西部成功地推行了社会市场经济,极大刺激了经济增长。由于这次货币改革,德国经济获得了长达近20年的高速增长期(1948-1966年)。正是在1948年的这次货币改革后,联邦德国才得以从混乱的经济局面中抽身,加上本身的工业积累,以及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等原因,小客车生产才得以起步。
这里就要提到我认为德国汽车工业相当厉害的一点——他们并不是在给自己造汽车,而是在给世界造车。而且这还是其一贯策略,至今未变!现在来看,其前瞻性真是相当可怕。
举例来说1)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汽车几乎不出口,进口的小客车占20%,而联邦德国的小客车进口量仅占到11~14%,而出口量将近50%;2)1997年,德国汽车丰收年。1997年德国共向国外出口汽车303.6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增长6.9%。其中,轿车和客货两用车282万辆,商用车21.6万辆 。总出口率60.4%,轿车出口率60.1%,商用车出口率64.5%;3)2004年,德国全年汽车出口392.4万辆,较上年增长0.8%。其中,轿车出口366.65万辆,增长0.3%;商用车出口25.75万辆,增长8%;4)2014年,德国制造商在世界各地共生产1490多万辆乘用车,其中930万辆产自德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德国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基地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它们在德国以外的国家总计拥有2000多家生产和装配厂。可以看到,德国是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而从事汽车生产的。夸张点说,如果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那么德国可能就是给世界制造“车轮”的国家。以上是策略及经济层面。
再就是文化层面。由于的受普鲁士文化影响很大,德国上下形成了理性、服从的民族文化特点。从我们日常听到的各种关于德国人的段子里就能窥见一二。由于汽车是一密集型制造业,创造性思维固然重要,但严谨、服从这些特质却必不可少,或者说是左右车企存亡的特质也不为过。因为对这些特质的坚持,让德国工业获得了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的美誉,“德国制造”因此享誉全球。而汽车工业则是德国工业的代表。比如说前段时间风风火火的大众“排放门”事件,且是给德国上上下下惊出了一声冷汗,人们纷纷讨论的不是“大众制造”而是“德国制造”,汽车之于德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最后就是技术层面了。也许是文化积淀,也许是战乱动荡后的警醒,人才和技术积累一直是这个国家的投入重点。比如说这么多年屹立不倒,引领群雄的bba;走在创新浪口,“激进派”的大众都是这么做的。举例来说1)近十年,德国汽车工业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欧元,研发强度超过美国、日本等汽车生产大国。下表是德、日、美、中四国2010~2014年间研发强度对比;2)比如说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都是久负盛名的德国汽车制造学校。总之,我认为德国汽车工业发达,早期是因货币改革政策以及原有的工业积累,而后是因其一贯的对外出口策略、民族及企业文化、技术及人才积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