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在近些年的发展壮大值得称赞。郭德纲与于谦是最红的相声演员也没异议。但是随着德云社从家族式管理到企业制管理的转型,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2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郭德纲在台上调侃搭档于谦,说这些年他们说相声的功劳,他只能占据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全是于氏家族贡献的。虽然是据玩笑话,但是也能看出这些年郭德纲已经无暇创新了,只能靠贩卖于氏家族的“丑闻”来维持下去,经典当天的演出节目中,基本没有任何原创性的节目,依然是原来插科打诨,拿于谦家族打趣,就这样也能撑过将近五个小时的演出,想想也是觉得匪夷所思。他们原来说的那些经典段子,禁不起翻来覆去地折腾,就算是经典之作,每天都几遍你也嫌烦。走商业化道路,如果单靠说相声,能有多少段子可说的,观众往好里说容易满足,往坏处说很难伺候,每天去剧场听一样的相声段子,只是换几个人演,有意思吗?
传统的相声段子,流传下来的本来就不多,再去除那些下三滥的段子,去除掉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容易给人话柄的段子,还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其实能演的也不多。像《哭论》这样的段子演员很费力气,也是见功底的段子,但是观众反响一般,渐渐说的就少了。很多经典都是这样失去的。之所以说一代不如一代,也是在商业化过程中逐渐丧失的,像侯宝林、刘宝瑞这样的相声大师,他们在说学逗唱上下的功夫堪比专业大家,为了说一段相声,学好唱功,拜访很多名家,所以说起来比之任何人都不差,你听他们说相声,相当于听各种名家聚会,学什么像什么。这个传统在周年庆典上还偶尔提到过,张国立说侯耀文年轻时候还去四川学习当地的谐剧,但是现在的相声演员不会这么干,也没有时间这么做。长此以往,见功力的相声段子驾驭不住,只能说一些轻段子,插科打诨为主。
相声的没落与网络好像没啥密切的关系。但是现在年轻的相声演员都是从网络素材中找段子,发掘灵感。这种相声段子,特点是时效性很快,包袱也很足,但缺点也很明显,今天说的段子明天就可能过时了,时效性差,成不了经典。另外一个问题,一不小心就会惹上抄袭的麻烦。更重要的一点,网络段子只是逞一时之快,助一臂之力尚可,想要留住观众,还得在内容和创新上下工夫。我一直都在说相声与电视的关系。郭德纲是在剧场火起来的,但是再大的剧场也是有限的场地,所以长远来说,还得利用电视节目进行包装和宣传。所以他现在又转向了电视,先是助力岳云鹏获得了欢乐喜剧人的冠军,还参加金星秀,演电影之类,将相声演员逼迫成一个全能型的艺人。岳云鹏在欢乐喜剧人进行总决赛的时候,那个节目其实根本就没有成型,缺乏诚意,一看就是临时拼凑的,最终拿到了冠军实在很勉强。他好像也提到,这个节目是临时决定的,所以这是郭德纲的主意,说是岳云鹏的节目,其实是全面展示德云社,在电视上给他们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