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因战国时期赵襄子筑城而得名,西汉置襄垣县,北魏为襄垣郡,北周为韩州,故有“古韩”之称。历史悠久,美食、美景、古迹颇多,昨天我们简单罗列了美食,今天我们看下襄垣的旧八景。元明以后襄垣县便有八大景之说,即“韩山独秀”、“漳江春渡”、“仙堂旧隐”、“市桥怀古”、“狮山晚照”、“凉楼胜观”、“甘泉漱玉”和“宝峰晴雪”。
“韩山独秀”即韩王山,襄垣县城北十五里处,高峰挺秀,孤松孑立,森然可仰。上有韩王庙,即八景之“韩山独秀”。民间传说:早在战国时期,韩王山顶就有古松一株,此松和一般松树不同,松叶全为独针,尤为神奇的是韩王的公主在王城梳妆时,此松即映在其脸盆水内,故曰“韩山独秀”
“漳江春渡”唐玄宗为潞州别驾时,曾巡游至此,正值春光明媚之季,渡河时有赤鲤腾跃,后人颂曰:“鲤同国姓,圣帝之瑞。”故曰“漳江春渡”。现在漳河经过改造越发漂亮,著名的“三漳合流”美景值得一看。
“仙堂旧隐”即仙堂山,襄垣县城东北五十里,山势崇嶐,林木茂盛。山麓有寺,殿内泉水涌出,环绕左右。西有崖,崖中有洞,列观音、罗汉像,有人面石、取月梯、醉雪石,旧传有修真之士隐居于此,后仙去。即八景之“仙堂旧隐”。
“市桥怀古” 市桥,也称国士桥,在甘水之北,故城先天观之后,世传豫让欲刺赵襄子处,即八景之“市桥怀古”。战国时,豫让事智伯,赵襄子合韩魏灭智伯,豫让漆身为癞,吞炭使哑,为智伯报仇,欲刺襄子,伺襄子出,伏桥下,襄子至桥,马惊,随即擒获豫让,豫让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剑击三下,以示为主报仇,然后伏剑自刎。
“狮山晚照”即狮山,襄垣县城西四十里九龙村东,又名九龙山,峰头大石俨若狮形,夕阳返照有动荡之状。即八景之“狮山晚照”。
“凉楼胜观” 即凉楼位于襄垣县境内的南罗山峰上有寺,寺后有楼,传说为元太师、河南王察罕那延避暑处,史称“凉楼胜观”。
“甘泉漱玉” 即甘罗水,襄垣县城西北三十五里处,甘泉涌出,水声泠泠,喷珠漱玉,东流过县城东北,入漳河,即八景之“甘泉漱玉”。 甘泉源出甘罗岩村南,泉自山阳而出,鸣若杂珮,色为素炼,其味甘美,异于他水。
“宝峰晴雪” 即紫岩山,一名宝峰,襄垣县城西五十五里处,其山色紫,雪霁晖映,景尤清明。有麻衣洞,深一里,内有泉水,即八景之“宝峰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