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数字化战略带动了整个工业产业链的升级,工业互联网浪潮下的制造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什么才是工业互联网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在笔者看来,数字化转型确实是制造企业需求的根本,但如何转型是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2018年8月31日,2018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博览会议中心顺利召开。该论坛是第十四届南京软件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制造业企业双创联盟、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中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百人会共同协办。
用创新迎接数字化挑战
在大会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发表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研判的精彩演讲。报告中指出,为求成功转型中国的制造企业都在探索使用可靠的渐进式方法。同时,很多类型的制造企业拥有创新能量,不断加大在技术上的投入。“但今天,在工业互联网大前提下,概念很多,变化也很多,我们希望这一报告帮助企业看到,未来产生的机会和影响在哪里,” 孙会峰具体说,“例如:研发,就要组织方式打破,要围绕产品自身,变成为人们服务的产品,比如小米手机,想要手机变成沟通的入口和载体。成为载体,手机所承载的使命绝对不只是产品本身,所以,制造类企业也可以参考这样的形式。”
实际上,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形势下,制造产业整体增长非常迅速,这得益于其不断的创新, 在过去逾十年来一直革新数据中心的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让可用性在各种规模企业的cio们心目中始终保持重要位置。这也是为何塞迪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研判的原因,通过巨类需求,赛迪针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众多制造企业,推出赛迪灵犀智能制造评价,帮助1700企业,包括:汽车、3c制造,钢厂、进行测试评价协同技术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并最终总结了极具代表性的十大未来的趋势和变革,从而确保解决方案能够持续应对科技变迁和趋势。
智能制造的精彩未来
数字化转型浪潮渗透到企业业务模式和生产方式当中,由于与业务的契合度很高,因此具备高复杂性的特征。例如行业属性强,不同行业的业务模式具备较强的区隔性;定制化要求高,每个企业的状况千差万别,需要定制化服务;生命周期长,连续执行到位是很大挑战。
过去两年,工业互联网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为智能制造提供不可或缺网络的连接,加速促进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孙会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架构从工业数据、信息化工具、分析能力、工业价值、工业安全等十大方面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并且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领域基于数据、平台、安全防护方面的投资热点。
在报告很明确的给出了未来的趋势,孙会峰同时表示,未来,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中,可以寻求两方面的变革:
一、模式变革。企业本身,找到切入点很重要,找到切入点,有利于优势,借用行业里面的资源协作。从内部供应链和外部营销链找到增量点方向。
二、找短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技术短板,可以理解为工业传感器,工业软件,普遍提高时候,需要基础能力,找到存量、监控的新方式,从而降低成本,现在提高一体化解决方案,降低风险,不要纠结概念性,不是简单的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