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最大的误区之一:我要返保费的重疾险!

声明:这篇文章上一版本已经群发,但是有点小问题,删除后改了一下,这篇最新版本选用的产品对比看着更清晰!
之前几篇文章写的比较即兴,有客户咨询年金,我就写一篇,咨询万能,我也趁势写了一篇,38节应景写了一篇女性主题的。从这篇开始,我会按着之前想好的科普思路逐一开启。
我的整体思路是按我们大多数人买保险的整个流程来写科普文章:
1,首先写买保险前的一些疑问,一些错误的认识;
2,之后再写投保过程中的一些攻略;
3,最后写产品对比和一些投保方案案例。
接下来,希望通过一系列小文章,刷新各位对保险的认知,明白我们对买保险这个事儿都有哪些误区,未来该如何以正确的姿态(姿势+心态)去拥有保险这个金融工具。
第一部分,先讲讲我们关于保险的认知误区。(每篇一个误区)
误区一:我要返保费的重疾险!
遇到很多客户,上来就问:有没有那种可以到期返保费的保险?有病赔我钱,没病到期返我保费……(每次遇到这样的提问,我就觉得自己的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有病管病,没病到期还返钱,听着不赖呀,横竖不吃亏,保险公司不要钱,还管几十年大病啥的!有这好事儿?有这事,但不一定是好事儿!
可以看出,很多人单纯的把保险当做一种商品,考虑的是如何付出最少的代价换取这个商品。往往忽略了其核心功能——利用他的杠杆作用为我们解决家庭财务风险,他是一种金融工具。
既然要的是杠杆,那肯定是投入越少,撬动的保额越高,杠杆作用越好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明白保险公司他要保证这个金融工具正常运转是需要成本的,保险公司赚钱没有错,关键是一家赚钱的保险公司如何用赚的钱更好的服务客户(当然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回到上面客户问到那个问题,其实这类到期返还保费的重疾险,也叫返还型重疾险。我们下面就详细扒一扒这类保险。先上图:
以30岁男性,50万保额重疾,交20年为例:
左图:某返还型终身重疾
右图:某普通终身重疾
我简单解释一下这张对比图:
左侧返还型重疾的保险责任:
大的橘色方框里:保障内容是一般重疾产品都包含的,包括身故、残疾、重疾,轻度重疾,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和右侧的普通重疾产品保障内容基本一致(为了对比严谨,两款产品我选择的是保障内容细节尽可能一致的);
下面橘色方框里:就是这个产品多出的保障内容:到期返还祝寿金(保费)。返还祝寿金的年龄有70/75/79三档可选。图片是选的70岁返还祝寿金,也就是说,70岁时如果没有发生重疾、身故或全残,仍然生存的,就返还祝寿金。
那么,我们来看看下表,假如购买返还型重疾险,分别选择70/75/79三个不同的年龄领取祝寿金,为了几十年后的返本,我们要多付出多少成本呢?
从表可以看出,选择70岁返还保费,要比买普通重疾多交35.9%的保费,选择75岁返还,要多交22.9%,选择79岁返还,要多交15.8%。
选取返还年龄太大了,也没啥意义,按照国人目前平均寿命73.5岁,我们选70岁返还,每年要多交4000块保费,20年就是8万多块,为了40年后返还的30万,我最近的20年要花8万多,其实返给你的保费也差不多≈你多交的保费这几十年的增值。但是,你觉得,现在每年的两三千元,对你眼前的生活更有用处,还是45年后给你30万对你来说更有价值,还不考虑75岁之前身故就不返本的风险?
所以,看似我们交的保费,几十年后又原封不动回来了,好像0成本拥有了几十年保障,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金钱本身是有时间价值的。二十年前5毛钱一根冰棍,二十年后今天5毛钱能买什么?
所以,返还型重疾最大的缺点就是占用我们目前的预算,而绝大多数人在配置保险的时候预算是很紧张,甚至是不够的,如果选返还型重疾,同样的保障内容,要么就多交钱,要么就降低保额。哪种选择都是痛啊!
是不是返还型重疾险就根本就不值得买?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
从产品角度分析,这类产品性价比不高,杠杆作用不高,因为保险的功能就是利用他的杠杆作用,转嫁我们的财务风险。所以,同样的保障内容和服务,支出肯定是越少越好,作为经纪人,这是我的专业,我要分析产品,亦是我的职责,我有义务告诉客户这是怎么回事,客户有知情权,但是客户同时也有选择权。
从客户的消费习惯角度考虑,如果客户就是觉得我能回本儿,才心理舒坦,其实也没什么不对,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有时,你认为对的,却不能短时间内要求所有人无条件的和你同频,必须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引导客户正确认识自己的需求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要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诉求。
下一篇我们唠唠买保险的误区之二:找熟人买保险,踏实!
一险生机,生生不息
做一个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