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新区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根据大会安排,成都天府新区向大会提交了《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的书面发言材料,全文如下:
天府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肩负“南拓”重任,紧紧围绕打造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着力发展科技创新及高技术服务、总部经济、国际会展等主导产业。现重点就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高技术服务业
发展条件基本具备
一、产业综合承载能力初步形成。建成“六纵六横”骨干路网和兴隆湖、鹿溪河生态绿地等重点生态项目,完善科学城起步区等重点区域城市功能,环兴隆湖布局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产业组团,打造各类创新载体70万平方米,天府菁蓉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兴隆湖景色/资料图)
(兴隆湖夜景/资料图)
二、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开始显现。引进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入驻诺基亚研发中心、启明星辰、中科曙光、亚信网络安全技术产业研究院、航天科工工业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2年来共聚集上千家科技创新企业。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高峰论坛/资料图)
三、产业发展综合环境加快构建。启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三证合一”、企业集群注册等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 窗通办”、重大项目审批“容缺后补”等政务服务新模式。打造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引进130余家新兴金融机构。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入驻科学城。一批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建设。
(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入驻科学城/资料图)

规划建设鹿溪智谷
高技术服务产业生态带
一、谋划产业空间布局。兴隆湖以东沿鹿溪河25公里,以河道为轴线、湖泊为节点,高品质规划建设鹿溪智谷高技术服务产业生态带。采用珠链状布局空间形态,起步区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及高技术服务业,与科学城起步区共同构筑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高地。坚持人文、生态、公共服务优先,着力打造创新核、产业带、文化轴、生态廊。已启动起步区道路、鹿溪河生态廊道景观和白沙湖建设,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鹿溪河生态区/资料图)
二、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立足建设以军民融合为特征的国家科学中心、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国家农业科技中心,在科学城起步区重点发展光电技术、互联网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科技创新产业;在鹿溪智谷起步区 联动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高技术服务业。年内开工国家农业科技中心、天府海创园等重大项目。在鹿溪河下游规划建设紫光小镇,重点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制造,开工紫光芯片制造项目,加快区域“引爆”进程。
(科学城/资料图)
三、出台产业支持政策。突出政策的针对性,重点吸引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设计)中心、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突出政策的实用性,强化财政支持和用地保障,同步解决好 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落地、市场拓展、品牌塑造等要素需求。突出政策的人文性,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供给、子女入学、医疗服务、出入境等方面的综合保障。
四、促进产业人才集聚。充分利用天府新区北美创新中心等平台,面向全球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解决好人才“引得进来”的问题。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一体化人才服务链”,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解决好人才“干得对口”的问题。建立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与高技术服务机构的人才共享合作机制,解决好人才“用得灵活”的问题。开工建设150 万平 方米国际人才公寓,完善生活配套,解决好人才“住得舒适”的问题。
五、创新产业服务举措。设置产业发展专门机构,组建专业招商和服务团队,构建全链条、管家式、专业化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探索实施“最多只跑一趟”政务服务新模式,为 企业提供优质、快捷、可预期的专业化政务服务。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配套医疗、商业、文化等公服设施,为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提供定制化、贴身式、低成本的生活服 务 。
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