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年度征文入围作品
在今年的年度盘点活动中,我们再次举办了年度征文活动,以「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为题,回顾一下你在 2017 年的变化,将这些变化带来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你仍然拥有两个月的充足时间,最开放的选题,最自由的投稿方式,以及,比去年更多的奖品。你可以点此查看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本文是「我是少数派,这是我的 2017」征文活动的第 2 篇入围作品,我们会在两个月的活动期内,不定期从收到的投稿中挑选发布优秀的文章。所有经此发布的文章,即为已入围征文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前言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就读于北京一所「三非」(非 985、非 211、非双一流)的「知名大学」。从 2015 年开始关注少数派,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两年时间里,少数派的作者和文章给了我很多收获,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因此我希望借助本次征文活动,分享我的 2017 和一些思考。
2017 年,如果要选出我最满意的两个硬件产品,毫无疑问便是 airpods 和 ipad pro (10.5-inch)。airpods 发售后虽然引起过争议,但现在已经获得了绝大多数用户的认同,少数派上很多朋友也已现身说法。然而对于 ipad,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有人认为 ipad 终究只是玩具,也有人身体力行实践 ipad only。在前一段时间,少数派也针对 ipad 的使用进行了征文活动,但那时我的 ipad 刚刚到手,尚在摸索,因此并没有妄加评论。而今天,我想我已经可以和大家分享 2017 年里 ipad 在我的工作流中的作用,以及我心中对 ipad 和数字生活的思考。
我的主屏
由于学校特色,笔者日常的学习任务可以说相当繁重,因此我的 ipad 绝大多数时间也都在扮演辅助学习的角色。经过这半年多的使用,可以说,ipad 已经成为了我的工作流的中心,而电脑则被边缘化,成为了一台「打字机」。我会通过具体的情景,介绍我对这台设备的使用。
课堂笔记:goodnotes + apple pencil
goodnotes
mac
相关文章
下载
尽管大多数老师都使用 ppt 授课,仍有老师如一股清流坚持手写板书。在相关的 app 方面,我并没有过多选择,试用后发现能满足需求,便一直坚持了下来。具体来说,我认为这样的工作方式有这些优点:
流畅的书写体验
由于 goodnotes 对 apple pencil 的良好支持以及 ipad pro 最高 120hz 的屏幕刷新频率,书写笔记如同使用真正的纸笔一样自然。在日常的使用中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的延迟,真正做到了所见即所得。
毫无疑问,新款 ipad pro 在硬件上的提升是这种体验的功臣。我曾经先后使用过 9.7英寸 和 10.5英寸 的 ipad pro。1在后者的映衬下,前者的延迟可以说是「难以忍受」。虽然与真正的笔相比,apple pencil的笔尖在屏幕上略滑,刚上手时难免不适应,但习惯后也不会影响正常的使用。
防误触功能
得益于优异的防误触功能,在半年多的使用中,我可以放心的在书写的同时把手放在屏幕上,从未遇到过误触的问题。
优秀的墨迹显示
goodnotes 对墨迹的显示优化做的相当优秀,特别是中文的支持非常出色。熟练之后,可以在屏幕上写出像钢笔字一样有轻有重的比划。与 pdf expert 未经优化的显示相比差别明显。对比下图的笔迹,可以看出左图的笔迹略显僵硬。对于对笔记外观颇有执念的我来说,这样的功能可谓深得我心。
左图为 pdf expert,右图为 goodnotes
多种笔迹和工具
如果说之前几条只是保证了书写效果不输纸笔,那么从这条开始,便是传统纸笔无法比拟的优点。app 中自带颜色、粗细可选的钢笔和荧光笔,搭配使用可以方便的圈画重点知识、梳理笔记构架。同样的效果如果要用纸笔实现,则每节课至少要三支笔轮换。
笔记的效果
此外,goodenotes 还有两个实用的工具:左上角的图形工具可以把手绘图转变为标准的图形,极大方便了我这样的手残党,也省去了尺子;上方橡皮旁边的索套工具,可以选取任意部分笔记然后移动、剪切或复制。
老师在课上会经常更改写过的板书,要在纸质笔记本上做相应的修订而不破坏美观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在 app 中则可以通过索套工具和橡皮的配合轻松实现。
开启图形工具前后对比
方便的文件管理和云端同步
在大一的时候,由于我准备的笔记本略薄,一门线性代数用掉了五本笔记本。不仅携带和复习起来不便,也容易丢失。而 goodnotes 会以笔记本的形式对文件进行保存,一本页书无限多的笔记本足以容纳整个学科的内容。配合自动的 icloud 同步,免除了丢失笔记的风险。
ppt 复习:safari / 坚果云 + pdf viewer + apple pencil
坚果云-同步网盘,企业网盘,云协作文件管理平台
ios
相关文章
下载
在剩下的使用 ppt 授课的老师中,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将 ppt 上传至课程网站,这时只需通过 safari 的共享菜单分享给相应 app 即可。但也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老师,选择在微信群中发送课件,而我基本不使用微信,不愿在 ipad 上为此再下载微信,安卓手机又没有 airdrop 。
此外,虽然都是鹅厂的产品,微信的文件却没有分享到 tim 的选项,即使可以选择分享到 qq 好友,却又找不到「我的ipad」,尽管很多时候它就在我 qq 消息列表的首位……2种种问题让我除了每次暗骂腾讯、鼓励自己拿奖学金换 iphone 外,也只能无奈的先发送到电脑版 qq,再通过电脑的 airdrop 同步给 ipad。
坚果云解决了这一痛点。作为一款全平台 app,坚果云上传和同步速度快、安全稳定,在电脑上可以选择文件夹进行实时同步。这样,我便可以将文件上传至坚果云,然后在 ipad 的「文件」里打开即可(坚果云支持 ios 11的「文件」app)。
pdf viewer
ios
相关文章
下载
至于 pdf 阅读器,之前我一直使用的是 pdf expert。作为一款 macos + ios 全平台支持的应用,它在同类 app 中已经足够优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出的不足也愈来越多:「编辑 pdf 」这一上线很久的内购要花费68元解锁,然而对中文的支持可以说是不能再差:大号字体点击后变为若干重复的小号字体,调节完点确认以后又再次混乱。
这些经历了众多版本更新也没有丝毫改善,最后使我不得不退款;遇到问题后,向客服反映永远得不到邮件回复;万年不变的页面和图标等等。特别是最近的版本,打开 pdf 文件后经常导致 app 崩溃,种种问题让我下决心离开。
替代它的是 pdf viewer,一款同样优秀的 app。对 ios 11 ui 的全面支持、同样完善的标记功能、支持 apple pencil 以及十分钟内就能回复的开发团队,这些即使一些收费 app 也未必做到。唯一的遗憾是它只有 ios 版本,缺少 macos 平台支持。
我也向开发者询问此事,得到的回复是「由于成本考虑,暂没有相关计划」。3因此这一问题可能短期难以得到解决。但是由于现在我的 pdf阅读基本全是在 ipad 上完成,因此对我影响不大。当别人需要经常跑到打印店打印出 ppt 来标划,或是只能通过电脑屏幕「只读 」时,ipad 帮我用更便捷的方式实现了对知识的获取。
全面适配 ios 11 风格
物理实验
本学期的课表上多了一门基础物理实验,每周一下午的实验时间再加六七个小时的报告撰写成了最耗时的一门功课。ipad 同样在其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数据记录:pdf viewer + 备忘录 + apple pencil
学校在课程网站提供了数据记录纸,要求附在实验报告后一并提交。相比打印空白纸然后边做实验边填写,我选择先下载到 pdf viewer中,在 ipad 上填好后再进行打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改数据防止数据的丢失(据说有不少同学因为丢失这张纸被迫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备忘录则充分发挥了草稿纸的作用,需要记录数据或进行计算时,只需在锁屏界面用 apple pencil 轻点屏幕,便可以唤起备忘录开始记录,不再需要临时翻找可用的纸,非常方便。
实验数据记录
撰写报告:mathpad + pages(mac)+apple pencil
myscript mathpad
ios
相关文章
下载
做完了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大头。由于 10.5 英寸的虚拟键盘难以输入长文,因此码字的过程自然要交给电脑,但物理实验中随处可见的公式又是让人头疼的一大难题。
在此之前,我一般使用bear进行文字的产出,但由于它不支持 latex,也就没办法打出数学公式,因此尽管颜值颇高,我还是放弃了用它写报告的打算。
之后我还尝试了mweb,虽然对数学公式有着很好的支持,但使用中我却发现用 markdown 编辑器书写需导出为pdf的含图片文本有明显的不足:不能调节图片大小和位置(如居中等操作),而且在导出之前,不知道图片的位置摆放是否合理,很可能会由于图片尺寸和位置,出现上一页留下很大空白,下一页基本被图片占满的情况。
这样的效果当然不会让老师喜欢
试来试去,我还是用回了最基本的 pages。支持数学公式、可编辑的图片,这些都是我迫切需要的功能。此外我发现,其实 pages 也借鉴了部分 markdown 的形式。例如,在一行开头输入「*」或「1.」后,按回车便会自动补充下去。写过一篇后报告后,将它作为模版写下一篇其实并不比使用markdown 麻烦太多。
解决了文字编辑器的问题,接着便是如何打出数学公式。虽然 latex 学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想要一次性写出长一点的公式还是要花不少时间。
复杂的输入
在这里感谢少数派作者@milkshake羊,她在《搭建 ulysses 学术写作之公式输入》中提到的 mathpad 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用 apple pencil 在 app 界面里书写,app 会自动进行识别,你还可以对错误的部分再进行修改。确认无误后,可以导出成图片或 latex 公式的格式(需内购)。
因此这一过程变得十分流畅:ipad 上书写 - 导出成 latex - 通用粘贴板复制 - 在 pages 中按 ++e 打开公式界面 - 粘贴。
ipad 上的流程
虽然这款软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中文书写者的书写习惯识别不够好,容易出现误识别),但总的来看,已经大大提高了我的输入效率。至于讲义中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图片,则通过 ipad 截图 - 标记 - airdrop 的形式传给电脑。可以说,在这个流程中,电脑只是我用来输出的工具,而 ipad 俨然变成了控制整个流程的枢纽。
视频拍摄:vue
vue
android
相关文章
下载
由于在学生会的宣传部任职,因此不少时候还要接手视频拍摄的任务。尽管学校提供了 dv 等设备,但对于较为简单的任务,我还是更习惯使用 ipad 完成。宽大的屏幕是绝佳的取景器,而与 iphone 7 相同的镜头配置和出色的光学防抖让拍出的视频效果不输普通 dv。
配合 vue,这款在ios 享誉盛名的 app,不仅可以轻松拍出大片感,也让后期处理不再大动干戈。
复习:mindnode + goodnotes + apple pencil
mindnode 5
mac
相关文章
下载
每学期的考试周,都是广大学生努力「预习」功课的日子。少数派的文章让我认识到了思维导图的意义。因此现在,我会先在 mindnode 上写出课程的大纲,帮我更好的了解它们彼此间的关系,然后导出为图片形式,插入到 goodnotes 中,再在框图的基础上,填充相关的具体知识。
xmind 思维导图
ios
相关文章
下载
近日 mindnode 推出了新的大版本,全新适配了 ios 11 风格和 drag and drop 等功能。但是由于我平时使用的频率不高,因而目前在尝试另一款同样刚刚上架的免费应用 xmind。同样的 ui 风格、丰富的主题设置,也足以满足我的需求。
最终效果
反思:数字生活,落脚点是生活
回顾过去的一年,既有成功的投资,也有失败的剁手。除了上述提到的两台硬件,今年比较满意的消费莫过于@也谈钱的付费教程。我原本只是想借此收获一些理财的具体方法,但他向我分享的几条观点已经醍醐灌顶。预期收益设为多少合适、如何看待基金市场的波动、对分期产品的分析等等,都对我有了莫大的帮助。
然而也有失败的案例。购入 ipad 后,原本只是为它配了普通的 smart cover,后来却总是觉得这样浪费了 smart connector 接口,于是又入手了一套键盘。然而且不说配上键盘后厚度翻了一番,单是将近 800 g 的重量已经让我觉得倒不如直接使用 900 多克键盘更宽的 macbook。
此外,立起打字和放下写字的转换也略微繁琐,再加上我的文字输入实在有限,最终免不了转手的命运。除了 ipad,今年我还买过一台 kindle oasis,然而由于平时忙碌,能够分给它的时间实在有限,再加上有了原彩显示「true tone」的 ipad pro 屏幕也足以在多数环境下用来阅读,最后也不得不为了避免吃灰转手卖掉。
记得小时候,家人曾经教育我,再便宜的东西,没有用也不要买;贵的东西,如果有价值也应该用。虽然粗浅,但是现在看来依然适用。可惜的是,包括我在内,可能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这点。
还是拿我来说,双十一的时候,坚果云的高级会员价格十分诱人,让我一度想冲动买入。但事实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有遇到免费版流量不足的问题;著名图片编辑软件 affinity photo 在获得 2017 年度应用奖后曾推出半价特惠,然而入手近两周却一次都未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