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固镇宋金瓷窑发掘的部分瓷器已修复


河津市固镇宋金瓷窑发掘的部分瓷器已修复
本网太原讯(记者 薛庆乐)7月2日,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正在加紧修复从我市固镇宋金瓷窑发掘的瓷器。目前,已完成部分器物修复。
河津固镇宋金瓷窑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河津市文物局联合发掘的河津窑是晋南瓷器史的重大突破,充分展现了山西古瓷器成熟完善的制作流程和工艺,并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殊荣。
固镇宋金瓷窑(以下简称河津窑)的白瓷具有“白、高、密”的特点,所产白瓷白度高于邢定白瓷,烧成温度均值高达1350℃,最高可达1400℃,科研人员用煮沸法测试显示,河津窑所产瓷器吸水率平均值0.3%,真气孔率平均值0.55%,体积密度均在2g/cm以上,可见其高超的烧造工艺。河津窑所产瓷枕为宋金最高水准,此次考古发掘到的剔花填黑字文字枕的残片、珍珠地划花瓷枕的残片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六角形剔花填黑彩的瓷枕及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圆形瓷枕,各个方面完全吻合,专家断定,其都出自河津窑,特别是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圆形瓷枕为清乾隆皇帝珍藏的古董,下方留有乾隆皇帝的题词。全国馆藏文物中,宋金时期磁枕共1786件,其中168件产自河津窑,占到约9%,可见河津窑的规模不会太小,且其瓷器的品相完全可以与大众熟知的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五大名窑媲美。
此次发掘出的部分瓷器上的书法作品造诣极高,说明了宋金时期河津窑不仅是匠人制作,还有文人参与其中,这在同时期的其他窑口十分罕见。在河津窑的发掘过程中还打破了以往考古观念,以文化遗产保护、聚落考古的全新理念贯穿始终,多维度提取信息,以发现的窑炉、作坊为根本,梳理河津窑选址及其原料、生产、销售等脉络,复原河津窑,丰富宋金时期北方窑口的面貌。
李雯了解河津窑发掘瓷器的复原情况
对于文物修复工作,河津市委宣传部长李雯非常关切。3日,李雯利用到太原开会时间专程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河津窑发掘瓷器的复原情况,参观修复完成的瓷器,并与王晓毅进行座谈。
下图为部分修复的瓷器
(责编:冯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