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杨老伯在生日当晚气得住进医院,只因想不通年轻一辈对亲情的淡薄,“外甥的小孩满月酒我都给红包,我70大寿外甥或侄女这些晚辈都没来!”老一辈重视血缘亲情,而随着大家族“裂变”为小家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的现状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老一辈:
关系再差还是一家人
杨老伯是福建人,近期他召开家庭会议,要求子女多和表兄妹、堂兄弟间来往。
子女不满:“将来您走了,我们晚辈之间不会走动!”杨老伯则回应:“血浓于水。”
每年清明,杨老伯会坐飞机换火车再坐汽车回老家扫墓,在亲戚家住3天,请宗亲上餐馆吃饭,走时还会给老人、小孩发红包。可是,当他过70岁大寿时,老家晚辈没来,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偷着抹泪。
杨老伯的想法在同龄人中很普遍,有记者采访了130位老人,有112人对当下“亲戚淡漠”表示忧心。其中,102人表示,第二、三代亲属间应多来往。
年轻人:
靠份子钱维系很假
然而采访中,年轻人普遍认为,一些亲缘关系靠份子钱维系,“劳民伤财,虚情假意”。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曾对4016位年轻人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与父辈亲戚(如叔父、堂兄妹等)联系频率为每年1到两次,21.6%的人称“基本不走动”。
为何血缘亲情日渐淡薄?有记者对157位25岁-40岁的青年和中年人进行采访调查,结果仅有25.5%的人对目前的亲戚关系满意。
“大家庭中的亲戚关系很微妙。”37岁的媒体工作者焦新说,他的外公有好多个孩子,“二姨父在教育局工作,有段时间我们走动较多,但我的父母被人说成是为我的升学去巴结他的。”
“有些亲戚不如邻居。”北京某外企员工、29岁的沈静欢说,“去年我爸脑溢血,邻居蔡妈妈帮着照顾了一周多,亲戚则很少探望。亲戚聚得最齐的是酒席上给份子钱时。”
说法:
血缘之外加条纽带
一边是老一辈要维护亲缘,一边是年轻人回避,家中老人该如何处理?
“不必勉强。”广东佛山57岁的蒋尧材说,远亲走动多少有点不单纯,“表姨儿子开了家足浴城,有天被人砸了店,给我女儿(在媒体工作)打电话争取舆论支援;有次表姨又给我打电话,说的士司机急刹车撞掉她的假牙,希望我女儿报道,给女儿带来苦恼。”
“血缘纽带之外,应多建立感情纽带。”四川成都69岁的俞孝清说,她会约姐姐去候鸟游,“常请外甥和子女一起搞活动,多交流情感。”
来源:南湖晚报 综合新华社、《快乐老人报》、央广网报道
老一辈真的挺在乎的
年轻一辈真的挺不在乎的,唉
老一辈很注重亲情间的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