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高凉君
文章来源:高凉赋微信公众号
精彩纷呈的茂名市第三届全民健身徒步活动已经完美地落下了帷幕,通过这次活动市民们充分领略感受到了露天矿生态公园的惊艳美态。看那百顷湖面,大气磅礴,碧波荡漾;看那蜿蜒环湖路,串起花海绕湖……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弃露天矿正焕发勃勃生机,渐渐成为我市一张崭新的靓丽名片。
而这一切得来实属不易,点滴变化之间都值得我们为之深情点赞。靓丽景观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作出“退矿造园”决策的坚决魄力、是辛勤建设者挥汗如雨的劳作付出。这一切变化,正与我市热火朝天的“三大平台”建设场面相呼应,谱写了我市发展前进的新篇章、新气象!
点赞之余,笔者更希望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为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提出若干建议。期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迷人,打造我市文化休闲旅游片区。
一、申报粤西地区首个国家矿山公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擦亮招牌。
放眼全国,不少兄弟城市在建设矿山地质公园过程中,通过申报国家级矿山公园资格,争取到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擦亮了招牌,效果甚佳。例如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深圳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等。目前露天矿生态公园规划标准仅停留在我市市一级层面,上级政策支持力度有限,我市财政资金压力大。为了更高标准、更高规格建设露天矿生态公园,参考兄弟城市成功经验,结合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市就此申报国家矿山公园资格,有其必要性、可行性。目前,全国共批准72个国家矿山公园资格,已经揭碑开园的有35个。其中我省获批准6个矿山公园资格,粤西地区尚是空白,这对于我市而言是重大机遇。若能擦亮“粤西地区首个国家矿山公园”这个招牌,对于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提升我市知名度等都是莫大的推动力。
二、高标准规划露天矿片区,打造茂高化三地共享文化休闲旅游片区
目前,露天矿生态公园及其周边村庄规划在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内定位仅为“市郊公园”+“周边新农村示范片”,规划定位偏低。偏安一隅、基础设施规划缺乏、规划服务对象单一、亮点不多……这些都是制约露天矿生态公园片区发展的问题。纵观露天矿生态公园所处地理位置及周边土地交通规划、土地可利用情况,露天矿生态公园相关规划完全可以提升到“高大上”标准层面,即是:打造成茂高化三地共享文化休闲旅游片区。若只是规划定位为偏安一隅的“市郊公园”,那就是“禾秆盖珍珠”,实在可惜 。
对于“露天矿片区”规划定位为茂高化三地共享文化休闲旅游片区的建议,笔者见解如下:
1、区位地理位置佳,对外交通路网基础条件好,具备打造茂高化三地共享文化旅游休闲片区的基础。露天矿生态公园位于我市北部,正处于茂、高、化三地地理中点,对外交通依靠云湛高速、茂高快线、省道S291线、南排大道(规划中)、环市北路为主,基本构建通达茂、高、化三地的路网。
2、露天矿生态公园周边可利用土地情况符合规划条件。若能结合露天矿生态公园规划,安排我市相应文化基础建设项目落户露天矿片区,与露天矿生态公园形成效应同片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片区不是梦想。例如市音乐厅(此前规划落户西城片区)、市博物馆(日后新建)、市奥林匹克体育馆(日后新建)等;同时也可引入高端休闲旅游项目,例如休闲度假村、游乐场等。
3、可结合该片区周边村庄乡道路网,规划打造我市休闲绿道骑行网,配合慢行道路规划,构建休闲交通网络片区,为市民周末节假日提供休闲出行的好去处。
4、周边村庄旅游建设规划,应避免低端重复的路线错误,结合片区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引导打造高端的新农村旅游面貌。
三、细节处期待更好,打造精美露天矿生态公园
1、建议建设入园大道、门楼、广场。目前进出露天矿通道单一、通行能力低下、欠缺大气,同时缺少相应入园门楼、广场、停车场、公厕等配套基础设施,这应该是日后重点建设方面。
2、规划环湖绿道、骑行租赁系统。景区路窄路况不佳,不适应自驾游游行模式,绿道骑行游行模式才是主流。
3、增添相应文化艺术设施,例如反应采矿历史的雕像、纪念塔等。
4、景区内还尚存部分废旧工厂,极大影响景区建设,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能以更大的决心和意志推动相关工厂外迁、搬离,还地于园。
东风吹绿露天矿,来春再盼花满园!期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擦亮打响露天矿生态公园这张崭新的旅游名片,打造我市重要的共享文化休闲旅游片区!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高凉赋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大饼画的……
楼主高见,说得非常实际
好,有希望了
写的不错,但是露天矿周围工业林立,有点难说
申报国家级矿山公园,值得考虑。
不至于说画饼,起码第一步是敢想,论证考究后才能决定可不可行。
这的确是实情,周边工厂林立,是眼前一大障碍。如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例如市音乐厅(此前规划落户西城片区)、市博物馆(日后新建)、市奥林匹克体育馆(日后新建)等;同时也可引入高端休闲旅游项目,例如休闲度假村、游乐场等。
===================================================================
这些感觉有点脱离了露天矿所在环境这个现实,那边再怎么样也是工厂林立,而且很多是很多是化工企业。环保再怎么好,也会有污染,且不说现在河西都要留出隔离带。把这些市政设施放到那边去并不恰当。
露天矿片区走的不应是山清水秀的模式,而是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工业与景区融合的模式。工业旅游,在国内也属于正在崛起的新鲜事物,但是在国外已经形成成熟体系,值得我市去借鉴论证。在此引用两则新闻,可以从中去吸取有效成分。
唐山“旅游+工业”特色旅游新模式启动
2016-12-26 08:30:33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卢山 河北日报记者汤润清)近年来,唐山依托本市特有的工业遗迹、工业遗址和工业文化元素等工业城市资源,着力开发特色工业旅游项目。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名城,该市启动“旅游+工业”的新模式,利用现有工业遗址、产业基地,实现了工业遗迹与休闲、游览观光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开滦“井下探秘游”等一批工业转型发展的引领模式;建立了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引领、多点开花的产品格局;形成了工业旅游新业态产品,与世界文化遗产游、生态城市博览游、海滨海岛休闲游等共同构成本市七大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唐山已经建成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个,形成了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暨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陶瓷文化创意中心等为组合的工业旅游产品集群。记载唐山百年工业文明历程的唐山工业博物馆也将于明年8月向游人开放。
德国鲁尔:从工业区到旅游区的创新尝试
2014年11月10日07:41
鲁尔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地区,位于莱茵河畔和鲁尔河畔,有500万人口。鲁尔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严峻的逆工业化过程,面临着被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新建、回收利用或综合性战略开发的艰难选择。然而,鲁尔区的兴衰关系着几代人的生活,也印刻着人类技术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页,因此,德国人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行动,而是将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了下来。
鲁尔工业区的保护观念强调产业景观的整体性,无论是已经沉寂的车间,还是斑驳的构筑,即使是炼焦厂中曾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巨大圆桶瓦斯槽以及其他众多生产流程中的机械设备和构筑,都被保存了下来。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了采煤场和炼焦厂,是整个鲁尔区价值最大的遗产地,这个在1930年已经设立的基地因其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和采矿技术的先进性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现在,从传输带、厂房到生产设备,矿区内几乎所有呈现往日先进生产过程的建筑和构筑都经过精心梳理留存下来。
设计师的智慧首先在于赋予昔日的工业建筑以人性。他们发现废弃的钢铁工厂可以成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训练基地。一座废弃的瓦斯储放槽经过结构加固变成了一个潜水训练基地,在这个直径45米、深13米的圆桶中注满水之后,放入一艘沉船与一部汽车,由救难协会管理,作为救难训练的道具。在景观公园里,昔日的厂区可以变成男女老少聚集的溜冰场,而巨大的水泥构筑物原来用于存放炼钢用的焦煤,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攀岩训练场,水泥岩壁上增设了适合不同水平的攀岩者路径,吸引了各种年龄的攀岩爱好者。结果德国攀岩协会的鲁尔分会竟然拥有了全国最多的会员。
这里还有许多旧厂房的利用颇有创意,有的被出租给了电影制片者当电影场景,因为高敞的空间与各种废弃的机械设备成为吊挂灯光与装饰的最佳舞台装备。更有趣的是,这里的独特空间甚至能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晚会,而由英国籍艺术家主导的照明设计把这个厂区的夜间装点得如梦如幻,巨大的工业建筑演绎成了震撼人心的当代“雕塑公园”。人们在公园里既能看工业时代的著名电影《大都会》,又能观赏从大烟囱上走下的杂技表演。最意想不到的是,该矿区内原来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冲澡的浴室如今被改造成了一个舞蹈团练习舞蹈以及表演者的聚会场所,甚至原来浴室内的白瓷砖以及内嵌式的肥皂架都被保留下来。
巨型圆桶大瓦斯槽曾提供炼钢厂所需的瓦斯燃料,它直径67米、高118米。1994年,这个被公认为“景观杀手”的庞然大物被改造成全欧洲最大也是最奇特的展览场所,一个尺度惊人的、全封闭式的单一展览空间。这种幻觉般的展览空间如果不是亲历体验,真是难以想象。它留存了工业时代完整的空间记忆,又使其变成了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标志物。每年夏天大瓦斯槽都会举办主题展览,庆祝德国足球协会成立100周年的展览就在这里举办。德国煤炭业联盟厂包含的采煤场和炼焦厂如今已经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厂房和传输带都是展览空间的组成,最有趣的是新添的大转轮,它带着参观者从空中转入厂房中的炼焦炉。
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对各国都是一个挑战。曾经支撑各国经济的老工业区如今都成了头号污染区。随着IT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重工业基地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优势,成了难以卸掉的大包袱。为了重塑老工业区的形象,再现老工业区的生命力,各国政府都在绞尽脑汁。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更新计划为全世界的旧工业区改造提供了范本。它的策略不是废旧立新,而是旧物再利用。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既再现了工业区的历史,又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整个鲁尔工业区已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和休闲区。
国家地质公园值得期待。
如果能将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贯彻到露天矿片区的规划发展中,也许比山清水秀的传统发展模式更加符合我市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