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几个老和尚的故事引起的思考。。
很久以前,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七个老和尚,但因为山太高庙里生意不是很好,老和尚们都比较穷,每天只能共喝一桶粥。粥不多,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不饿肚子呢?
一开始,和尚们决定每天抓阄由谁分粥,结果只有在轮到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才能吃饱,每个人一周都要饿上6天;后来他们推举七个人中,道德最高尚的和尚分粥,结果是大家为了多喝点粥,想办法讨好他、贿赂他,各种腐败;再后来他们组成一个三人分粥委员会,四人评选委员会,结果,大家互相攻击,互相扯皮,粥都凉了,还没结果!
最后,和尚们想出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的最少,分粥的人必须想办法分平均,从此大家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了!
这7个和尚,先后使用了四种不同的分配制度,结果证明,第四套制度才是最高效的;制度设计不合理,不仅是腐败滋生的温床,更是很难让组织高效的运转。
每一个组织都面临如故事中的分粥问题,类似马克思提出的的“上层建筑”问题,上层建筑设计不合理会阻碍组织的高效运行乃至组织瓦解。企业也是如此!
此文聊聊企业的上层建筑--纲领性制度建设。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问题往往分为结构性问题和非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是指组织制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因制度设计不合理带来的问题,非结构性问题是除去制度因素之外的人为或在外因素影响产生的问题。如果纲领性制度设计科学,可能就只需花20%的时间在结构性问题上,如果系统管理制度设计不科学,可能会耗费组织80%的人力财力物力只为解决层出不穷的鸡毛蒜皮。
那么该如何设计出科学有效的纲领性制度呢?
牛根生说: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讲的是人才和利益分配问题。和牛总的精炼表达类似,刨根究底,企业是以营利为天职,设计企业纲领性制度主要是理清下面三个问题:
如何分钱?如何花钱?如何赚钱?
第一个必须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如果赚到钱了,你该分多少?我该分多少?像我身边就有朋友合伙创业,在一开始没有把股权谈清楚,到项目能赚钱了,股权就谈不清楚了,最后就不欢而散了。
第二个必须要考虑清楚的问题:钱该如何花?花多少?该由谁来决定?关键资源掌握在关键的人手中,谁有最后拍板权?
第三个必须要考虑清楚的问题:钱该如何赚?战略、目标、计划、执行、反馈、调整,能否赚钱?能赚多少钱?经验能否提炼复制,能否持续赚钱?
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团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有很大差别,但主线都是从上面三个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制定,最后大家都能快乐工作,得到自己相应的劳动回报,企业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说明制度是ok的。
聊到企业制度就免不了还要聊聊企业文化。
华为为了提高组织运转效率,建立了华为基本法,核心是通过建设文化奠定制度基础,降低人为因素产生的风险,加强抵御外界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核心在于文化和人。制度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制度的基础,强有力的制度执行是可以改变文化的,制度机制出现问题,文化也会随之腐败,但文化也能如润滑油般减少制度不足造成的摩擦。
总结
1.如何分钱
2.如何花钱
3.如何赚钱
文化是基于价值观,志同道合很重要,在此基础上搞明白如何分钱—花钱—赚钱能让你们更经得起风浪。
要想乘风破浪会有时,先要保证乘风破浪时船不会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