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深夜,当晚归的市民行走在城市的大路上,总能看到一辆辆装满渣土的“后八轮”呼啸而过。这些渣土来自哪些工地?运载的渣土将卸到哪里?而废弃的渣土有何用处?近日,记者奔赴南昌多个建设施工现场,揭开城市建设背后的谜团。
当下,南昌地铁1号线建设如火如荼,即将实现“洞通”;2号线已全面开工,并向老城区推进;3号线计划近期开工建设,红谷隧道、象湖隧道已全面开工,这些南昌的重大城市建设工地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渣土。如此多的渣土如何有效运作,记者带着疑问到数个工地一探究竟。
A 挖了多少?
一个站点每天要挖1000方渣土
25日22时,记者在南昌地铁1号线子固路站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操作挖掘机把基坑里面的沙土抓出来倾倒在早已等候多时的后八轮里面,两台挖掘机同时作业,数十辆后八轮来回进出工地运输。“一个站点每天要挖1000方渣土,而一辆车只能装20方左右,要运50车才能运完,一般要运到凌晨3、4点,有时甚至还要通宵运输。”负责渣土运输的司机赵旭日告诉记者,他经常都要在不同的工地上运输渣土,现在挖出的渣土主要运往象湖湿地公园用于填方,而在此之前则经常运往瑶湖用于航空城建设。“哪里需要填方就运往哪里,没有固定的地方。”
1号线产生渣土可铺满十个秋水广场
“以盾构机平均每天掘进10环为例,每环产生约50方泥沙,一台盾构机工作一天就要产生约500方泥沙。”中铁五局项目总工程师张志龙告诉记者,在车站建设过程中,平均每个车站挖基坑要产生10万方的渣土。记者以保守的一环前进1米来计算,地铁1号线全长38公里,至全线全部“洞通”盾构机挖出的泥沙就将达到190多万方。地铁1号线24座车站全部开挖完,将产生240万方的渣土,再加上其他道路开挖的渣土算作20万方,那么地铁1号线全部建成将产生约450万方的渣土。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以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的秋水广场来算,堆成5米高,这些渣土可以整整堆满十个秋水广场。
B 如何利用?
渣土中的沙子可循环利用
地铁盾构开挖和车站建设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渣土,那么,这些渣土又是如何处理呢?
“渣土大致分为黏土、沙子和风化石,施工过程中会分开处理。”地铁1号线八一馆站中铁五局技术员张浩天告诉记者,只有沙子经过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用来铺设道路,卖给有需要的单位。
车站基坑挖出的沙子经过处理后还能利用,那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挖出的渣土是否有利用价值?张志龙告诉记者,盾构机挖出来的大多是泥沙,含水分比较多,他们会对泥沙进行脱水,经过冲洗处理后,晒上一段时间,利用价值就非常高了,可以直接用作施工原料。“土质好的渣土会尽可能循环利用,土质差的,不符合要求的,为了支持南昌市文明城市建设,我们会妥善处理掉。”张志龙说。
运往市郊偏僻处进行填方处理
除了沙子可以留下循环利用外,剩下的渣土都要被运走。记者了解到,这些废弃的渣土处理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运往市郊偏僻处进行填方处理,包括围田、填地基、填管道等。
“一辆后八轮来回一趟,根据路程的远近,要300到400元左右。” 负责子固路站渣土运输的李姓负责人告诉记者,除去人力和油费,加上支付给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费用,一趟车下来只能挣到20多元,一晚上跑50余趟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
而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记者了解到,施工单位会将部分渣土留着用于地铁建设后期回填以及其他地段的施工回填。此前1号线部分车站剩余的渣土主要用于瑶湖定修段施工回填。此外,地铁1号线目前还未完工的子固路站以及八一馆站后期建设还需要土方回填,为此,负责施工的中铁五局也已经预留了部分回填的渣土。“南昌属于富水砂层的地质,地铁挖出来的渣土都统一运往各个标段的弃土场,具体用途要根据土质决定。”南昌轨道交通公司负责人表示,早在南昌地铁施工时就考虑到了对建设过程中挖出的泥沙进行循环利用。
C 怎么运输?
后八轮出门前要“洗澡”
地铁施工建设大多位于市区,如此多的渣土,每天数百辆“后八轮”穿梭于城市运送,如何减少扬尘污染,尽可能地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呢?“为了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运土只能选择晚上进行。”中铁五局施工人员杨凯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附近居民的安全,工地都进行了围挡,不允许市民进出,在“后八轮”驶出工地后都要配备夜间照明设备,为经过的行人提供照明服务。
而对于扬尘污染,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工地大门口设置自动洗车槽,运输车辆顶部要设防护盖,车厢底部要进行封闭,防止渣土撒落,车辆出大门之前要把车辆冲洗干净,在车辆驶出工地后还要派洒水车沿途洒水或冲洗路面,防止晴天因运渣土道路尘土飞扬。“每个标段要有保洁队及时清理场内垃圾、尘土。针对扬尘比较多的情况,在日常洒水频次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洒水频次。”
GPS实时监控后八轮行踪
除了地铁建设需要大量开挖外,作为我市重点工程之一的象湖隧道,该工程预计需要挖出105万方渣土。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拟在象湖周边规划设立休闲观光点,由于该地段地势较低,周边有多个鱼塘需要回填,象湖隧道工程挖出的渣土正好可以用于填平地势低洼地段,做到渣土不外流。
而随着旧城改造力度的加大,我市每年有大量地方进行拆迁,再加上地铁施工产生的渣土,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日益显现。这一问题引起了南昌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记者从市城管委了解到,2013年4月,城管委批准了8家单位可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这些单位的车辆均要求安装车载GPS定位系统,并与南昌市数字化城管网络平台对接,实时监控这些车辆的行踪。同时,城管委还与交管部门共享信息管理平台,专门设置了整治办,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监管,有效解决了车辆随意更改线路,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无证运输单位的监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