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十年的柯中同学会】--这就是柯桥人的情谊,中国人的情谊 ..


朱志坚老先生前日参加了时隔五十年后的同学会,这一届的同学会竟然是绍兴柯桥中学1967届高中2班同学会。因为碰上“文革”,本来应是1967年高中毕业的我的那批同学的中学生涯,永远地定格于高二(2)班,所以也被我们简称为高二(2)班同学会。
朱先生这样在他的博客写到:
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几乎每次我回绍兴且有相对宽余的时间,就会有一次同学会。今年10月20日的这一次,到会的人是最多的。还有从上海,从长沙,从衢州赶来的。不仅是我们高二(2)班,也有高二(1)班的,还有高三的与高一的,据金忠保同学的统计,参加同学会的共有62位。有一些陌生的面孔,在两三个小时的聚会中,也都慢慢地呈现出当年的模样。都是将近七十岁的人了,却都像年轻人一样富有热情与朝气。人之成为同学,具有相当的偶适性,这是一种缘分。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的学校生活大多终止于高中阶段,因此,大家又格外珍惜这种缘分。
不仅是我们高二(2)班,也有高二(1)班的,还有高三的与高一的
参加同学会的原高二(2)班全体同学与杨秀宝、吴剑如老师
当年的班主任杨秀宝和教导处副主任吴剑如应邀出席了这次同学会。他们是夫妻,这次同学会送给他们录自《论语》的十个字: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由胡张华同学手书,已经裱褙并配了镜框。顾福林与李佳莅一起把匾赠与他们时,顾福林风趣地说,这十个字是孔子弟子评价孔子的,送给我们的老师,也把我们自己抬高了一个档次。我们籍此表达对于老师们的敬意。吴剑如老师则真诚地说,他俩也是作为老师们的代表来接受这份心意的。
同学会由金忠保主持,从吴剑如老师起,按顺时针方向,每个同学依次发言。有的洋洋洒洒,有的寥寥数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机智幽默。赵源根同学是有备而来的,专门写了发言稿,陈水容同学即席发言,意犹未尽,以歌声传递自己的心声;陶湘洲同学干脆就引亢高歌,吼起绍剧。不是我们这个班的,例如高三年段的夏国英同学,高一年段的叶剑同学和高二(1)班的王翰樵同学也都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在此之前,我们这个同学会曾编印过一个叫做《柯中缘同学情》的小册子,序言是我写的,后记是顾福林写的,封面有原柯桥中学的教育楼,封底有原柯桥中学的外景。里面有几张照片是1965年12月我离开柯桥中学时,每个小组与我以及正副班主任杨秀宝魏文征老师的合影。这是49年前的事,至今历历在目,我甚至还记得火车快要开动时,我挥着一块破手拍向同学们挥手告别的情形。49年后的这次同学会上,因为有同学提议,又拍了每个小组与我的合影。我掂得出这份情意的分量。
49年后的同学会上,因为有同学提议,又拍了每个小组与我的合影,我掂得出这份情意的分量
小组合影之二
小组合影之三
小组合影之四
我们这个同学会,能够搞得起来,办得下去,有声有色,长年不衰,顾福林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顾福林一起的,还有几个热心人,例如金忠保、李佳莅、王传枫、章杏春等等,标在《柯中缘同学情》封底的“组稿人员”则有十五名,他们与四面八方的同学,保持着联系。那个同学病了,他们就一起去慰问;那个同学走了,他们也一起去吊唁。就为这次同学会,他们还开了两次筹备会议,分工负责,分头联系。这遂会在短短的几天中召集了那么多人,这遂会有那么多人乐于参加。
我在《柯中缘同学情》的序言中说:“时隔五十年,当我们都已进入老年之后,我们这个高二(2)班,不但依然存在于各自的记忆之中,而且依然存在于彼此的联络之间,这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想说,尽管合情顺势,这种奇迹,还是由人创造的。

时隔五十年一直保持这种同学情谊,值得我们学习

真情、纯情、同学情,赞

从51年建校至今最老的同学会了!

有我认识的老前辈

都是老前辈

同学情;时间越久挂念越多。望我的老同学们一切安好,,,,。

祝他们幸福安康!

看到有教过我们的老师,管墅乡中学物理老师——顾福林,祝福顾老师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如意。

那时的高中生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了吧

祝我爸的老同学们健康长寿,天天开心!

学长学姐们

感觉都在开同学会。

这样长情的同学会真得要有长情的组织者才行啊。感慨!

那个年代的同学情,真挚,美好!真好!

我也是校友!

我父亲就是其中一位,祝愿我父亲和他的同学们,健康长寿。他们的同学聚会办得很成功,还有位赵叔叔将报到、会议和聚餐时的照片做成了一部微电影,真的很棒。

片片中人都好幸福!

67年就有了????原来柯中这么厉害

都是精英啊

正能量,现在都爷爷奶奶辈的啦,能聚一起真是不容易。

博客宋志坚不是朱志坚

有我两个柯中同学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