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一个以营利性为目的的组织,主要由商业模式、战略规划、执行团队这三个方面组成,但是要把这三个方面与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就需要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实践。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就提出:“管理,应以文化为基础”,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说过:“管理并不是同文化无关的,它是一种社会职能,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植根于社会文化之中”这一观点。
八十年代初期,加州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通过分析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z 型文化”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还有r·帕斯尔和a·阿索斯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将日本企业文化作为研究基础,结合日本迅速崛起的企业实例,对其快速崛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日本企业快速崛起是因为日本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优势这一结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著名学者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撰写的《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被称为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企业文化理论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丛林理论的不足,强调“软”“硬”结合的管理方式,把企业管理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企业文化的概念最早在1984 年传入中国,逐渐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商界的重视,并开始对企业文化各方面的研究与实战运用。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张大中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是企业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快、效益好、素质高以及协调发展道路的基础。我国学者关于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角度也有不同:有以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从经营业绩效率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
2007 年邵艳梅提出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约束功能,要建设企业文化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提倡创新注重个性化发展;重视员工的人文精神。
2012 年,宋海峰、刘秋香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文化的特点为精神性、群体性、差异性、社会性和可塑性,根据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要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点,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等建设对策。
2010年夏红云就企业文化的员工导向和任务导向两方面对员工情感忠诚、持续忠诚、规范忠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构建了一个文化导向与员工忠诚度关系的理论模型,为企业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提供了解决方法和理论依据。
2010年纪晓丽等对重庆市多家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企业文化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所具有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即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均会从不同方面对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发展趋势
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在发展中最宝贵的无形资源。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以及有着重大的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国际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沟通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世界上的交流必须要以对文化的理解为前提,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应更多的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不断学习其他国家优秀企业的优秀文化不断完善自己。
更多话题交流请下载肆年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