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获取知识?其实你并不是很懂!

曾经你看到了一篇文章的标题觉得很受用,可能后来它只是躺在了你的收藏夹里,再也没有打开…
曾经你订阅了一个公众账号希望从中学习,可能后来它只成为了你订阅栏里不断增长的未读数字…
我们都意识到知识获取效率的问题,却只有吐槽和无力改变。
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通俗点说,能够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能满足某种精神层面需求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那什么是高效率的知识获取?古人云,“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就是高效率知识获取,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做到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学习是一个线性过程,消耗的是时间,知识有价,时间却是无价。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每个人身份不同,也许你是刚进入职场的毕业大学生,需要大量的职场技巧,职业技能让自己快速融入社会之中,也许你是某个公司的中层管理,急需大量实用的管理学理论用于管理团队。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获取知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为我所用,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快速获取。
面对繁杂大量的知识或信息,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向,去存求精。
1、简化信息
一篇文章,短则几百字,长则上千字,并不是每个字都是有用的,有可能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就一句话。数学,物理课本中的知识都浓缩成了一个公式。有些人每天都在读书,可被问起时,往往说不出书中重点,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获取信息。
所以,在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应该删除无用知识,跳过无关紧要的知识,找到需要的内容,提炼核心知识点。
2、保证容量
有足够的量是拥有宽泛视野和知识面的基础,一年读一百本书的人肯定比一年读不到四五本书的人获取信息量大。要想获得一项技能或者靠这个吃饭,大量的阅读才能更全面的审视这个行业,找清楚自己的位置。现在互联网知识分享平台花样繁多,泛知识流的知乎、分答、百科、文库等,商业知识提供商的有问咖、商状元等。所以,在容量上基本可以保证。
3、提高效率
学习是消耗时间的线性过程,在最短的时间获取足够大量的知识,就是高效率,拒绝拖拉,摒弃一天读一页纸质书的低效率,避免前读后忘式浪费式学习,时间是宝贵的,用掉就用掉了。
首先,要用最快的速度去学习,用所有的感官去学习,听也好触摸也好。尽量把碎片的知识剧本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甚至可以“闻”到知识,“触摸”到知识,把知识变成身体可感知的东西来帮助后续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要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结构。知识树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式,可以按知识点层级分列,也可以按知识逻辑分列,门类很多,最后根据自己吸收的套路形成习惯,做到坚持,形成“肌肉记忆”。比如商状元app的兴趣定制,就是一个简化信息和知识分类的过程,在内容体验上还是不错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讲“t型知识结构”的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t”型知识结构的特点是既注重知识的广度,又注重知识的深度,既要求在某一专业上有较深造诣,也应具备广博的跨界知识。
同时,我信奉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是非常有用的,比如画知识树
所以,如何高效获取信息,简单的说,真正做好以上三步就差不多可以了,简化信息,保证容量和提高效率。
作者: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