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佛教有多深的缘,你知道吗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武则天原为宫中才人,太宗驾崩后,被安排到感业寺出家。再度入宫时,得到高宗的宠爱,被册封为皇后。高宗驾崩,废中宗,立睿宗,后来自登帝位,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对她的评价毁誉参半,然而她信仰佛教,精通义理,承继太宗、高宗时的护佛事业,使得唐朝尊崇佛教的热潮如日中天,功德难量。
武则天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即位后下令奉佛教在道法之上,她以五戒教育世人,并以佛法治国。义净从天竺返国时,带回近四百部的梵本经律论及佛舍利三百粒。武则天亲自到东门外跪迎。
武则天奖掖华严,曾亲自参加《八十华严》的译经工作,完成时,特制御序;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讲《华严经》,深获武则天赏识,赐号“贤首大师”,后来法藏大师更以镇殿“金师子”诠释华严深奥之理,令武则天更加佩服,特赐“康藏国师”之号,华严宗由于她的护持,更加兴盛。此外,武则天设立悲田养病坊,帮助贫病者。
开经偈的流传:武则天深具才华,文笔流畅,除了为《新译华严》作序外,也曾作《方广大庄严经序》和《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显示她对佛教义理的深入与实际的体证。尤其她所写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千百年来,为佛子所赞颂不绝。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在唐代能光芒四射,武则天的提倡,功不可没,尤其以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的开凿,最负盛名。据闻,武则天为了这尊佛像的开凿,“助脂粉钱二万贯”,并主持开光仪式。大佛呈现的宏伟气魄,正是武则天与当时大唐盛世的精神写照。
据奉先寺碑刻记载,卢舍那大佛像始建于公元672年4月,并于公元675年12月圆满,检校僧是“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亦称为国师善导。善导大师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净土宗的集大成者和实际创立者。
善导大师的著作世称“五部九卷” :《观经四帖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法事赞》二卷、《往生礼赞》一卷、《般舟赞》一卷。甚受净土宗重视,故经其阐扬而确立之净土宗,特称善导流,为唐代佛教特色之一,对净土宗影响至巨。
在佛教如此繁荣的大时代背景下,历史上的武则天和佛教结缘很深,也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及其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