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期待有轨电车时代到来


三年后,台州百姓有望坐上有轨电车
记者翻看台州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规划书后发现,一期工程的选线,按照客流效益、促进“三区”融合和工程可实施性好等思路,结合台州三区组团式特点,一次规划建设三条线,总长68.5公里,形成“三区环线+局部放射”的网络结构,串联三区中心,还会串联台州火车站和机场等重要枢纽。
有轨电车的建成,将对台州交通带来什么影响?12月16日,记者就此走访了市交通运输局。
该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市有轨电车的样子尚未最后敲定,这一切都得看设计方案,但总的原则是要与台州城市面貌相协调。另外,有轨电车建成后,不光能满足日常交通工具的实用性要求,还将作为观赏性的景点。它落地台州后,将成为市区的骨干公共交通。常规公交是我市公共交通的基础,出租车作为补充,自行车作为延伸,它们各有所长。作为我市公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州现代有轨电车建设,对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与快速轨道交通的有效接驳,扩大客流覆盖范围,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层次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延伸阅读
有轨电车的前世和今生
有轨电车是公共交通的鼻祖,它铺展在大地上的双轨如同琴弦,随着车轮的滚动,弹奏出现代城市公交的欢快乐曲。
据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有轨电车项目部有关人士介绍,有轨电车,经历了起起落落130多年发展。1881年,第一辆城市有轨电车在德国诞生,之后,这种以轨道作为车辆导向的大运量客运交通工具,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开来。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此后,中国的大连、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相继建成有轨电车。
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有轨电车进入衰落阶段。期间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剧增长, 大量汽车拥上街头,机动性很好的公交汽车越来越普遍。旧式有轨电车的缺点日益凸显:红绿灯路口,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等。无轨公交车逐渐替代了有轨电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到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的有轨电车线路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和长春等个别线路没有拆光,这两个城市的有轨电车一直保留至今。
上世纪70年代至今,有轨电车被重新定位,逐渐得到恢复。随着汽车数量的过度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成了新问题,世界各大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地铁。但地铁投资昂贵、建设周期长,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交通方式上来。他们在改造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出较为先进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法国的南特市和美国的萨克拉门托市等,运行的现代有轨电车,造价远低于地铁,却具有制动及加减速性好、低噪音、低振动、转弯灵活、乘客上下车方便等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也较小。而在线路结构上,现代有轨电车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与其他车辆互不影响。
目前,法国已有十多个城市拥有有轨电车,有20多个城市的有轨电车线路正在建设中,建设里程和规模已远远超过地铁。而有轨电车在欧洲,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中普及的公共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城市,也重新把注意力投到建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上来。

有轨电车节能环保。
期盼有轨电车早日亮相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