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在赣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是江西人文精神的象征,也是江右商帮的标志,亦称江西会馆、江西庙、江西同乡会馆、豫章会馆等。许真君登仙之前留下的“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宝垂训也成为江西的人文精神支柱。
翻卷侧看,近世以来,万寿宫还成为江西经济文化的商业象征,江西商人在漂泊赣外的时候,纷纷于当地建筑万寿宫以作精神寄托之所,一方面可祈求许真君保佑赣鄱子民万事兴隆,一方面又可提供赣人彼此联系互惠互助之场所。
“唵嘛呢叭咪吽……”远处飘来道经声,空中缭绕,轻纱般若有若无,随风摇曳。虽听得不真切,莫名其妙,却能感受空灵澄明的旋律意境,就像一碧纯净的溪水,在纷纷扰扰的心灵流淌,又如春风拂面,使人祥和静谧。这就是万寿宫给予人的思想恩赐。
万寿宫文化是我国古代会馆文化的代表。数以千计的万寿宫遍布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等全国各地城乡,乃至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的有300多座,被列入全国和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0多处。万寿宫已经成为文化的象征,植入人们的灵魂。通过全国乃至国外的江西万寿宫,我们很容易看到当初江右商帮以江西为腹地,以经济互动为平台,将赣文化向五湖四海发射。
如此多的万寿宫,汇集了江西对中国西南地区开发所作贡献的历史印记:明清500多年时间里,江西向西南移民达上千万人。据湖南有关资料显示,现在湖南人中,江西移民后裔大约占到80%。江西商人在西南一度具有很大影响力,湖南湘潭现在还有“万寿宫码头”,当代著名作家、湘西凤凰人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就曾经这样形象生动地描述江西布商“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明清时期,江右商帮(赣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以至于当时民间就有“无江(西)不成市”、“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等说法。可以说,遍布各地的宏伟壮观的万寿宫会馆已成为最引人瞩目的赣人人文标志建筑。
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上因水运发达而形成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繁华街区,天下万寿宫的祖庭——铁柱万寿宫就座落在这个街区内,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该街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的万寿宫商场也是商铺林立,朝夕皆是人声鼎沸,是全南昌乃至江西数得出的商业聚集地之一,各种专业市场在这里扎根发展,引领潮流。
曾几何时,南昌市民要求在其原址上重修万寿宫的呼声很高,由此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确实,如今的万寿宫商城存在房屋老化和消防安全隐患、脏乱差、产品档次低、商业业态急需完善提升等情况。从哪里入手,确保这里的交易安全和商业气氛不受侵扰,同时复原应有的精神风貌,是政府正在谋划的事情,也是民众期盼的方向。
随着中国开始迈入现代商业社会,很多古代的商帮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复活。曾经兴盛了近500年的江右商帮,不应该后继无人。作为赣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有责任将万寿宫的商业文化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出来,变成文化产业优势,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品牌开发,发展以万寿宫为核心的旅游文化商业区,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以万寿宫为文化品牌符号的产业链。
文化城市
难怪我之前在挑花源也看到万寿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