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友人首次访玉环东沙,说亲切得像回了家


上个月,台湾自驾旅游考察团首次来到玉环东沙渔村,东沙人民热情款待。相同的民俗文化、相近的语言腔调,使得两岸同胞交谈甚欢、其乐融融。协会理事长李闳粮表示,来到坎门东沙,亲切得跟回到家一样,有种故地重游、老友相聚的感觉。
观古屋
  东沙是个小渔村,房屋不管是四合院还是单体屋,大多石墙、黑瓦、木窗,基本保持着老渔村的固有风貌。站在山脚仰望,房舍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一间“清古屋”,是清代流传下来的老屋,不仅建筑风格和100多年前一模一样,连石头墙、石灰缝、青砖瓦、木柱木梁都是原建时留下来的。在后期保护开发过程中,也遵循了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只进行适当的翻修和加固。
看"龙舞”
  坎门鳌龙鱼灯舞,包含渔民对鳌龙的敬畏和渔民征服海洋的意志,是节庆民俗活动中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之一。表演融入舞技、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以翻、滚、腾、跃的大幅度动作,引领水族鱼贯成阵,翩翩起舞,鳞光闪烁,脚铃叮当,极致展示五彩缤纷的海洋世界。2010年,灯塔社区鳌龙鱼灯舞在北京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展演并荣获得“精萃奖”;2014年,受邀参加“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访问演出,在台湾彰化县掀起了一股两岸民间艺术交流的热潮,推动了两岸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听"喊海"
  在传承传统文艺的基础上,坎门人民也注重创新。渔鼓合奏《喊海》,是坎门渔家女根据“玉环渔民号子”编排新创的节目。《喊海》全曲分为三个段落:喊海,描述了渔家人走向大海的勇气和对亲人无限的眷恋;拉网,向观众呈现海边渔民们的劳作;欢腾,是渔民享受丰收喜悦的情景。形象地呈现了海边渔民的劳作状态,曾在浙江省第五届“四进社区”文艺汇演上获得表演、创作双金奖。
赏渔民画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舟山调研时曾称赞,有样东西“很有味道、很有特色、很有意义”,说的就是渔民画。坎门渔民画协会会长林世芳老人介绍,有据可查,舟山的渔民画其实起源于玉环坎门。古时,玉环渔船常年行走于大洋之上,舟山港因为吃水深,很受渔民的喜欢,坎门的渔船经常在那里停靠,玉环县政府就专门在舟山设立海事办事中心,长时间的渔船休整便将这一区域性特色——渔民画带往舟山。
品美食
  来了坎门,怎么能错过这里的特色小吃?东沙渔民精心制作的敲鱼面、炸鱼、鱼饼,一系列鱼系特色小吃,让台湾友人啧啧称赞,回味无穷。

玉环东沙渔村好客,让台湾同胞像到达自己的家。
语言相同,习惯相尽,更能接受实际生活。
这里有点像温岭石塘箬山那边
台湾友人首次访玉环东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