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公平将渐行渐远
闻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了时间表,2016年完成首次评审。此次改革主要改变职称评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注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即教授)职称。
我闻此心潮澎湃,难抚平静。在日益追逐社会公平,追求教育公平,实行“均衡”教育的今天,为什么在中小学教师间反而越来越不公平?在大多数教师强烈呼吁与诉求取消职称工资同时,职称改革却反其道而行之,非要一个学校的教师中形成教师富翁与教师乞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将在同一所学校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之间形成。这样改革的背后,这样劫贫济富的做法,试点学校的合理性、公平性从何而来?他们或许只偏听了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的一面之词,丝毫没有听取初级职称教师的点滴心声。在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小学教师可能都是高级(即副高级)职称教师,他们是想着如何使自己更富,而不是想着初级职称教师如何过日子。
这样的中小学职称改革意欲何为?
一、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笑逐颜开
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校,有一官半职的,他们都是中级或高级(现副高级)职称,他们才有能力与资格争夺正高级职称,可以与教授平起平坐。职称早已不能代表一个人学识水平、专业水准、教学能力,在学校中级职称的评聘中都万象丛生,鱼龙混杂,职称的评定可以说是的综合因素的角逐,这就有智慧能力的较量,有社会关系的攀比,有金钱多少的比拼,有不惜献身的龌龊,早已偏离了评职调动工作积极性与促进专业技术发展的初衷,成了不少人的敛财之道。各种评奖的花费,评优评先的花费,论文发表的花费,没完没了的培训,这都是晋职前所必须要花出的血本。
凡是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校第一领导任职五年以上没评上高级(副高级)职称的占得到5%不?学校一官半职的,他们垄断了评优评先的资格,省、市、县学科带头人,省、市、县优秀教师,省、市、县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荣誉无数光亮夺目,只有他们不想评先评优了,才轮到普通一线呕心沥血的教师;他们没上一节课,年度考核时却上了几个班的课,评职时却每周上了几十节的课;他们掌控了各类比赛的信息,只要跟晋职有关的比赛,找学校老师或用公款找高手完成作品参赛;他们自己是评职细则的制定者,是评聘职称的裁判者,是评聘职称的参与者,也是评聘过程的操控者,他们不胜出,谁还能胜出?当今国际比赛都可以操控,他们晋升正高级(即教授)职称,舍他其谁?因为他们可以花公款数万收买所有评委,而普通一线教师本来工资就低,谁能与之争锋?所以,要想学校领导不与含辛茹苦的一线教师抢职称,只有让他们享受国家正部级、正厅级公务员待遇。事实上,在等级森严的公务员与教师比对中,一个农村中小学领导或副领导能有中央部长与省级厅长的责任重大么?这个假设不成立,也很荒唐,或许这次职称改革中小学教师增设正高级(即教授)职称,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二、让初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颜面何存
以我为例,本科学历,可以说知识水平、敬业精神、业务能力都非常优秀,工作二三十年还是初级职称。与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我比评上中级职称的每月卡上少四五百元工资,比评上高级(现副高级)职称的同事,每月卡上少一千多元工资,加上其他补贴少得更多。如果他们评上正高级(即教授)职称,那可能每月工资差距何啻2000元?这些高级(现副高级)职称的学校领导,绝大多数是专科学历,工作总结都写不周正,难道这就是中国日益公平的一年后教授?他们大多在装有空调的领导办公室里,上午电脑上打打游戏,或有时开开会,下午就去开茶馆或坐茶馆休闲娱乐去了,我们却在教室里擦汗如雨,我们在上晚自习卖力工作时,可能他们早已在歌厅里引亢高歌。这种“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生活对比,非要在天天见面的同事初级与正高级职称之间形成吗?就是上同样课的教师之间,因为职称的极大悬殊,导致工资的判若云泥,这样公平合理么?如今,还要给他们评上正高级(即教授)职称,这不是形成了天壤之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的距离,而是站在面前的同事之间,一个第一级,一个却十三级。
三、让大学教授情何以堪
一个国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都必须依靠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的领军人物就是副教授与教授。一个真正评上教授的大学教师,那是要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学术专著,还要懂得一门外语,研究生学历,要靠真才实学,才能享受教授的待遇。试想,一个知识浅陋,无所专长的中小学领导或副领导都是教授,让真正大学教授作何感想?情何以堪?内心如何平衡?这无疑把公务员科级干部拔苗助长到正厅、正部级。在这教授即将泛滥成灾的背后,就能代表教师素质的提高么?就能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么?就能促进中国教师的公平么?可能不是带来中国教育的希望,而是更多中小学教师的觖望。
诚然,在中小学教师中,极个别人把教育教学当作人生的事业,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恪尽职守,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什么非要用这种职称来权衡?完全可以畀以特殊的荣誉,或给予丰厚的奖励津贴,或设立特殊贡献基金来认可。不可否认,职称制度的实施能促进部分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的增长,调动工作积极性。但在评职晋级的背后,往往是人为的暗流涌动、勾心斗角、利益争夺,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本来应该淡化职称,绩效工资的70%平均分配,职称工资可以缩小差距,更多的是一个荣誉享受。然而,中小学职称制度的改革,却大悖常理,反而拉大差距,把同事之间的矛盾与悬殊日益增大。可以说,激励教师的措施很多,有年终教师目标考核,有30%绩效工资量化,为何还要在职称及职称工资上搞得惊天动地?
这个问题,有待深思
的确如此,普通教师评上中高难于上青天。教育部的某些官员的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尽出一些不靠谱的政策
老子这辈子是评不了中高的,去他娘希匹的。
初级,中级,髙级,平级,平公,平均。楼主真髙级。
评級应评成动力才对,依楼主之见,这样评级倒象是分肥!
!!!!!!!
你她妈也,不好好工作,在这里怨天忧人,你不可耻吗?误人子弟的东西
各单位都一样,有好处领导占
说得好,说得透彻,说中要害!
其他事业单位也是如此,都是职称与工资挂钩惹的祸。
值得权贵们深思
我早就说过了,这是一个坏人当道的时代,你想教良心书?领导压迫你,社会上某些智商堪忧的误解你,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婆娘娃儿可怜兮兮的,都当个坏人吧,一起狂欢吧,人生不过几十年,混混就过完了。
我获得的荣誉证书有几十张,任教的学科期末统考不是本校第一,就是全区统考第一,学生非常喜欢我上课。一看你就是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之人,没有良心、善心、公心。可能你任教就怕误人子弟,才当上了学校领导,想评正高级(教授)职称的人。随便问你一句:文中好多字你认得到不?知道什么意思不?
教师职称制度本身很好,正面利用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职称等级并非是平均主义,差距要有,不宜过大。如果跟你同时参加工作的本校同学,别人是正高级(即教授)职称,一天清闲自在,你是初级职称,天天辛苦劳累,工资每月比你多2000多元(隐性收入除外),你作何感想?
职称让教育渐行渐远。
领导应走管理岡,教师是专技岗,是谁知过
楼主说得真好,我感同身受!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