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嘉五条”的颁布,前几个月嘉兴楼市的“高烧”有所降温,土地市场也伴随着进入冷静期,但供地节奏似乎依然稳定。12月,继科技城御上江南东侧宅地、两宗因富润路宅地的“落槌风波”而延后出让的宅地挂牌公示之后,城东长纤塘畔的两宗“邻里”地块经开2016-25号、经开2016-26号地块也挂牌公示,计划于12月26日出让。
经开2016-25号
土地位置:塘汇路南,隆兴港绿化带及公园西、规划长纤塘北路北、规划茶园路匝道东
土地面积:52895.3㎡
容积率:1.3-2.3
挂牌起始价:挂牌起始单价元4465/㎡,折合楼面起始价1941-3435元/㎡
出让时间:12月26日
经开2016-26号
土地位置:塘汇路南,永政路东规划长纤塘路北,规划养正路西
土地面积:42834.9㎡
容积率:1.3-2.0
挂牌起始价:挂牌起始单价元4003/㎡,折合楼面起始价2002-3079元/㎡
出让时间:12月26日
这两宗宅地彼此相邻,相隔一条永政路和隆兴港绿化带及公园,且均位于经房·浅水湾西侧,长纤塘北岸。经开2016-25号地块南面、东面临水,东面隆兴港绿化带及公园保证了良好的景观的环境,2.3的容积率加上河岸退让部分,使得该地块能够打造舒适的居住密度。两宗地块位于城东板块,麦德龙、塘汇实验学校等生活配套齐全。
经过6月以来的密集去化,城东板块目前可售房源告急,与两宗地块紧邻的经房·浅水湾接近销售尾声,尚东名邸目前主要在售的是商业住宅,奥园·黄金海岸最近几周占据周榜单销冠宝座,城东板块急需新房源的补充。经开2016-25号、经开2016-26号,,加上“落槌风波”中延后的一宗鸣羊路宅地,12月将有3宗城东宅地集中入市。
与经开2016-25号、经开2016-26号地块一样位于城东板块的鸣羊路西侧宅地最初于10月8日出让,却因为同天出让的富润路宅地在出让过程中出现风波,因而与城北路宅地一起延后至在12月15日重新挂牌出让。【详情】
10年前我家住在长纤塘东面这小镇上
塘汇人有一种塘汇情节,我作为一个老塘汇人,对塘汇有很深的情感。几年来,虽然由于区域划分,与塘汇脱离属性,但我的心依然对塘汇情有独钟。这是塘汇老镇拆除后我写的文章:
忆老镇 品古韵
嘉兴北门东边的塘汇老镇,经过多轮拆迁,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了,作为塘汇人,我对塘汇老镇有着很深的情感,自古以来,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塘汇这块土地上,勤劳耕耘、一年又一年。
初秋,金色的阳光普照着这块古老的土地,脚下,千年流淌的三店塘水显得异常宁静,眼前,曾经喧闹的塘汇老镇,如今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杂草和废墟,这座桥,曾经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如今是人离桥空,一派闲凉景象,凝望远方、唯有供销社院内那颗老松树,还孤独地挺立在那里,好像在向人们诉说老镇过去的故事。昔日古镇上的点点滴滴,浮云般地在我脑海中涌现。
塘汇老镇,有着悠久的历史,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和历史人物。形成了江南地区独有的古河、古桥、古街和古茶楼。据史料记载;在明清时期塘汇镇为嘉兴市秀水县思贤乡,西面的太平桥属于太平坊,都属于秀水县管辖,文学大师巴金祖上的“李家祠堂”就在西塘汇,一九二五年巴金在南京撰写了“塘汇李家祠堂”,一九九一年,在上海的巴金及女儿李小林,向嘉兴市志提供了李家祠堂的相关资料,由此李家祠堂闻名与世。此外明代翰林学士、黄洪宪的墓地,也在兴建塘汇街道办事处时的工地上被发现,以前俗称“王家坟”的墓地,实际就是黄家坟,从挖掘岀的两尊石人与相关资料,与其主人黄洪宪相吻合,另外还出土了“山海镇”字样的石碑,不知是否与塘汇镇的历史沿革有关。由于古镇在历史上久经战火,饱经苍霜,加上“文革”时期的损毁,留下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很少。
塘汇镇前面有条大河,东段叫“三店塘”通往嘉善、上海。西段叫“长纤塘”与嘉兴市河相连,隆兴桥港把塘汇镇分成两半,形成“东塘汇”和“西塘汇”,古老的“隆兴桥”又将塘汇镇的东西连成一起。形成了一个水陆便捷的小集镇,塘汇镇历史上曾是商贾云集之地,便捷的水上交通,造就了古镇商业的繁荣,岸上狭小的长街上,百铺相连:水上桅帆林立,樯橹穿行;前门店铺,后门码头,临水建房,河街相连,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原塘汇卫生院、乡政府前的老宅、西塘汇的老茶馆店、东塘汇的沿街民宅、都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使人穿透岁月的时空,感受着商业文化的古韵。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老式建筑,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
在沿河码头上,停靠着东来西去的商船,和本地办事购物的农船。在过去,周边村上凡有婚丧嫁娶,打点油酱,添置农具,都得摇船去塘汇。小时候跟着父亲出塘汇,是件很奢望的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集体交公粮回来,路过塘汇镇,就上茶馆店泡上一壶茶,歇上一歇,顺便带些生产和生活用品,然后几个小弟兄就去饭店,炒上几个莱,喝上几盅小酒。
在塘汇镇西面的“长纤塘”北岸,有一座石凉亭,这座凉亭建在塘汇镇与太平桥小镇之间,凉亭下南北各有一排石凳子,平时来往嘉兴时,在此歇上一歇,感觉神清气爽,如逢刮风下雨,这里也是遮风避雨的地方。凉亭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期被拆除。紧靠石凉亭的西边,有一尊用花岗岩雕琢的石佛柱,足有三四米高,下面是莲花型底座,上面呈六角型,非常雄伟壮观,石佛柱六个平面的框框上,分别刻有“南湖阿弥身如来”六个大字。听老辈们说,在这段河道,因水流湍急,经常有人溺水身亡,先人建此佛柱是为镇压邪气,保四方百姓平安。
在石佛柱西边的河中央,有一个小岛,民间称之为“小普陀”,上游下来的河水,被小岛阻拦,分成南北二股,向长纤塘流去,所以又被称之谓分水墩,小岛上建有一座古寺,名为“普陀惮寺”小普陀四面环水,寺园内外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是嘉兴东门处一大古刹,古寺内有观音菩萨佛像。小岛的周边,有几座古石桥与陆上相连,风貌别具一格,该寺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成了塘汇水产大队的临时用房。由于该段河道狭窄,水流急,为了交通安全,后来寺庙被拆除。分水墩被挖掉,从此小普陀在世间消失。
在塘汇镇北,有一座“圆通古庵,用小条石铺成的乡间小道把塘汇镇与古庵相连接,方便南来北往的善男信女,去庵内进香拜佛。据有关资料记载;古庵始建于元朝至正初年(1344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建,由观音庵改为圆通庵至今。在庵后有座古石桥惜今巳被拆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古庵被列为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9月15日经浙江省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合法活动场所并对外开放,2008年6月,经嘉兴市经济开发区批准,拆除后异地重建,并改名为“圆通古寺”目前已对外开放。
2013.9.1
这二宗土地,就是古老的塘汇老镇,东塘汇和西塘汇,前面临千年长纤塘,二块地块之间是隆兴桥港。
好有感觉啊
多写点嘉兴历史方面的
我深深地怀念亲爱的故乡一一嘉兴塘汇。
你喜欢历史吗?请到新浪博客搜索我的妮称,那里有我二十几篇文章,你可观看指导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