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人而言,对5g技术的渴望也许只是“盼着换一部5g手机”。对电信行业而言,对5g技术的焦虑是在即将冻结的第一版5g标准里,自己的提案能有多少被写进去。2018年堪称5g元年,随着标准冻结、规模试验在各国展开,5g正式商用已进入倒计时。
5g时代的到来绝不只体现在用几秒钟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它还将编织起由物联网、智能汽车、无人飞机、远程医疗、虚拟现实所构成的未来世界。不仅如此,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也是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力。
在全球5g行业,中国是重要的竞争者与合作者。
2018,开启5g元年
等到r15标准冻结,就可以按照最终版本开发产品了。下一步,一旦终端芯片被研发出来,智能终端很快成型,5g商用就会一切就绪。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公布了5g时间表:今年进行5g规模试验,明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虽然目前全球供应商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5g怎么挣钱?但中国得益于有一个庞大人群的刚性需求,人口密集,市场足够大,具有发展5g的动力与优势
如今,我们每天都享受着4g带来的巨大红利——随时随地的直播、视频通话、移动支付、互联网打车、玩手机游戏等等,这些都得益于无线通信网络网速的提高。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光毅参与过4g的研发,那时候,手机只用来通话、发短信、浏览网页,他根本没想到,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4g快速普及,人们使用手机的行为习惯彻底发生了改变。
有了4g带来的幸福生活,人们对5g(即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格外期待。进入2018年,一切有关5g的话题都热了起来,人们似乎听到了5g的脚步声——按计划,5g标准的最终制定将在2020年完成。
近来,刘光毅最关心的是,面向5g的第一版完整标准版本release15(简称r15)能否按时冻结。他所在的团队参与了中国移动的5g研发。
标准制定:竞争与合作
按照最主要的5g国际标准制定组织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工作时间表,今年6月,r15技术规范标准冻结,这意味着下一步华为、诺基亚等设备制造商们可以按照标准进行产品开发,电信运营商开始部署。5g已经走过前几年业界给社会“画饼”的阶段,离商用又近了一步。
通信行业有一句行话:一流企业卖标准, 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产品。如果自己的方案最终被纳入到3gpp的标准中,在未来5g发展中就会有更多的话语权。成员们提交提案的过程,自然就成了一种博弈。
“5g的竞赛首先体现大家参与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这个赛场竞争有时候很激烈,甚至可能是你死我活。”刘光毅曾代表中国移动参加过3gpp的会议。该组织成员包括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基础制造商、学术界、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成员根据自身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在3gpp大会上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随后进行现场讨论。
刘光毅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中国移动的团队在现场通过大屏幕展示自己对无线信号传输格式的提案,主席坐在台上主持。他们一念完提案,有家设备商代表就起身提出反对意见并提问。“这家设备商在该技术上已经有了专利,他们觉得,如果你再定一种格式,我将来就要多制定一种。从终端基站建设角度看,开发的资源和投入增多,测试的复杂度也会增加。同时,对于拥有专利的公司来讲,出现一个新的格式,他们原有的知识产权就不是必选的,会影响该公司的价值。这时候,别人就会想法设法阻止你,不让你写进去。”刘光毅说。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mt-2020(5g)推进组专家组成员张平说,标准制定上激烈的争夺是常态,每一个提案背后都代表了利益,大多数提案并非不可替代,大家有很多选择,这就要看在整个标准系统里你的标准是否做得圆满、成体系,当然也不乏有人为因素存在。
在标准制定上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很少有提案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一项技术被纳入3gpp就要面临竞争,因此每个成员都会就具体的细节反复辩论以及在前台、后台进行博弈。如果现场大家意见达成一致,主席就把提案内容写在会议纪要中。若争议较大,主席会建议大家在会议之后继续讨论,形成共识后继续在会议上展示。“但最终决策还是由技术驱动的,各方会有博弈,也会有一个妥协的过程。”刘光毅说。
市场研究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创始人及首席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撰文说,相较于那些以提案数量多为荣的公司,有质量的提案其实更为重要。提案的重要性在于其通过扩展生态系统的新特性和领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移动生态系统向前发展。
国内企业比如华为、中兴等也参与5g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在3gpp ran1 #87次会议上,5g短码方案的表决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2016年11月16日,会议的讨论异常激烈,几乎所有公司都参与到方案的讨论中,各方互不相让。次日凌晨,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更多赞成票,被3gpp确认为5g控制信道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编码方案,与之竞争的是美国主推的ldpc、法国主推turbo2.0。此前,ldpc已被确认是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
最近在社交网络上引起对联想集团巨大争议的,正是两年前的这次对华为极化码方案的投票。
全球证券和投资银行集团杰富瑞去年9月发布报告《电信服务——5g和iot(物联网)的地缘政治》,其中重点分析了中国在5g研发上地位的变化。报告总结,截至2017年初,在1450项5g网络重要专利中,有10%为中国人所有,他们预计这一数字还会有所上升。这其中包含了华为和中兴通讯及其他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该报告也指出,仅美国高通一家就有15%的5g专利,诺基亚占11%,爱立信占8%。
从移动通信发展的历史看,尽管中国是用户和网络规模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高通、诺基亚、爱立信、三星和lg在过去一直主导移动通信技术。中国在2g、3g时代并没有话语权,目前在5g时代有这样的增长速度,让国外不得不格外重视中国这个竞争对手。
4月中旬,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发布的《5g的全球竞争》报告中提及,中韩美日等国家在5g筹备上表现突出,中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国家明白,无线领域的领导权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和数百万未来行业的就业机会。
张平这些年的经历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话语权的变化。最早他代表国家参加3g国际标准化技术会议时,除了中国政府的人以外,技术方面的代表只有他一人。他用3个“s”来描述当时中国团队在国外开会的处境,“smiling——大家面带微笑,silence——保持沉默,sleeping——谈着谈着就睡着了,因为跟中国人也没什么关系。”但他发现,现在有很多中国公司和组织参加3gpp会议,甚至不少人担任工作组的主席职位,这个变化非常大。
刘光毅用金字塔来比喻5g产业链参与者的构成。在金字塔的顶端是at&t、中国移动、韩国的sk等运营商,其次是能提供基站、终端、传输设备、核心网等的设备厂商,接下来是生产芯片、基站的某一个模块的元器件商,再往下是元器件商的上游供应链,以此类推,大家关联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产业链。这些产业链的不少企业为了不被别人甩在身后,都参与到了5g标准的争夺上。
5g战场上的竞争也存在于金字塔的每一层内部。例如,目前世界上只有5家公司做5g的基站,分别是中国的华为、中兴通讯和大唐电信,瑞典的爱立信,芬兰的诺基亚。据报道,华为2017年共投入40亿元人民币做产品开发,今年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会超过50亿元。中兴通讯从2017年起每年投资20亿元用于5g研发。谁最先开发出来,谁的性能更好,将来谁就更可能拿到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运营商的大订单,获取丰厚利润。
不过刘光毅认为,这场赛跑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竞争与合作,“大家有个共同的目标——如何把5g做成功,这就需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较好的产业环境,把蛋糕做大,大家才能分得多,这也是竞合关系。”
尽管存在竞争,但5g标准走向统一也是大势所趋。回看通信行业发展的历史,2g时代全球有gsm和cdma两种技术标准;3g时代有4个,分别是wcdma、cdma2000、td-scdma和wimax;4g发展成为一个lte标准下有fdd和tdd两种制式,这两种制式90%以上的技术都是相同的。
在整个移动通信的产业链上,运营商处于上游,也是整个资金的入口。设备厂商的钱来自于运营商,同时设备厂商又是它上游元器件商的客户。“如果中国移动没办法从市场上挣钱,生态链里就没钱在流动。没有现金流,问题就来了——厂商的钱从哪儿来?这样的话整个生态链就枯竭了。相当于食物链就断了。”刘光毅说,“别的运营商如果看到中国移动能够成功,他们也可以复制,这样,整个市场规模就会越来越大。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产业生态链上,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了谁都不行。”
华为提到,他们在跟客户沟通时会突出华为的主力作用,这是为了让客户对华为更有信心。但在5g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华为5g产品线首席营销官朱慧敏表示,华为并不想放大自己的光环。“通信行业被做独了,做垄断了。所以我们不太想强调我们贡献最大,事实上是共同合作的结果。”
资料图: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
5g商用:全球稳步推进
刘光毅展示了中国移动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制定的5g基础设施建议书,其最新版本今年2月份已在巴塞罗那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发布。
运营商结合3gpp的标准,把自己对5g的理解固化在了建议书中,大到框架,小到基站、终端、核心网等具体的技术参数都细致地罗列其中。刘光毅把运营商对5g的认识过程比作“盖房子”,先搭框架,然后把房子分隔断,加顶,考虑窗户和门的位置,再考虑其他装饰,这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他解释说,建议书对其上游的设备厂商起指导作用。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国内三大运营商在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中国移动罗列出具体的产品要求,设备厂商及其上游供应商必须生产出满足以上要求的产品才能拿到运营商的订单。这些产品被投入到试点城市试验,验证运营商制定的5g网络技术参数是否可行。“设备厂商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开发产品,所以跟着我们走的时间越早,他们5g的东西开发出来的时间就越早。”刘光毅说。
5月12日,中国5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5g创新与发展》报告,据她介绍,目前5g进入国际标准制定的关键阶段,今年6月将完成独立组网5g新空口和面向5g 的下一代核心网ngc标准的制定,其将支持增强宽带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明年9月,5g系统将满足itu对于5g的所有技术要求。
等到r15标准冻结,5g生态链上的参与者们就可以按照最终版本开发产品了。下一步是等到终端芯片被研发出来,智能终端很快成型,5g商用就会一切就绪。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公布了5g时间表,它们的规划基本一致:今年进行5g规模试验,明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据王志勤介绍,随着整个标准和频谱生态环境统一发展,各国也更加明确和加快了5g的商业应用进程。美日韩在2017~2018年进行5g适用试验网部署,将在2019年部署符合5g国际统一标准的设备。欧洲也在2018年开展了5g技术实验。
在全球稳步推进5g的过程中,政府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中提到,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已成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在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中正发挥着关键作用。
5月2日,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公开表示,建设5g移动网络是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务,美国需要5g,无论是出于防御目的,还是出于商业目的。
高通发布5g产业报告预测,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全球5g价值链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5g价值链平均每年将投入2000亿美元,这将支持全球gdp的长期可持续增长。高通预计,2020年至2035年间,5g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与印度同等规模的经济体。
5g从提出伊始,就不再仅仅是为人服务,重点是连接物与物,各国政府把发展5g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欧盟于2016 年7 月发布《欧盟5g 宣言——促进欧洲及时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将发展5g 作为构建“单一数字市场”的关键举措,旨在使欧洲在5g 网络的商用部署方面领先全球。
韩国发布的5g 国家战略提出拟投入约合14.3 亿美元,并在平昌冬奥会期间由韩国电信开展了5g 预商用试验。
中国政府也不例外,“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用”被列入“十三五”规划。
刘光毅介绍说,政府看到了移动通信行业对整个社会的带动作用,所以希望在5g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带动互联行业,也能带动制造行业,这对国家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资料图: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
5g热的背后:钱怎么挣?
在铺天盖地宣传5g的革命性前景和连接万物的应用场景时,很容易让人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