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虎
从知道了灵石县里有一颗硕大无朋的陨石的那一天起,就想瞻拜这位天外来客的尊容了。但每一次过灵石都是来去匆匆,都是受制于人,不是到王家大院欣赏那一派奢华,就是到资寿寺看那十八尊首级失而复得的罗汉,没有“旁骛”时间,也没有让自己的想法实现的空间。每次都只能带着遗憾离开那片古老的土地,每次都要留下一个再到灵石的希望。
终于有机会到灵石小住数日,接待我们的同行提出让我们逛王家大院,我谢绝了;提出带我们去资寿寺,我婉拒了。当我提出只想看一看那颗灵石县的“县宝”时,好客的东人笑了,他们操着肥厚粘滞的灵石方言说,就是一块石头,有什么看头嘛!但还是依了我的意思,掉转车头向“天石公园”开去。
在天石公园的灵石亭里,我终于看到了那颗作为灵石县县名缘起的巨大陨石。它露出地面的部分高达1.6米,底部直径1.5米,进入大气层后的极高温度将它熔炼成一个坐椅的模样,给到访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这是一块铁陨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通体上下布满大大小小的孔洞,表面大部分地方被人们手抚脚踏磨得光亮如镜,透着一股炯炯的灵气。
据文献记载,这块大陨石是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北巡太原,在灵石段的汾河峡谷开道时挖掘出来的,究竟它是何时从天外陨落的,那就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謎了。传说这块陨石刚被开道的士兵们挖出来时,身上的纹络显现出“大道永吉”四字,随文帝看到后十分惊喜,以为是国之灵瑞,遂赐其名为“灵石”,并下旨割地建县,以石命名,就叫作灵石县。如此算来,灵石建县已有1400多年了,1400多年来,这位“天外来客”日日夜夜毅立在汾水河畔灵石城边,用另一颗星球的眼睛,目睹着沧海桑田,见证着盛废兴课衰。
因为它的来历特殊,人们便赋予它更多的神奇色彩。民间故事说这块天石能镇水灾捍城垣,灵石城地处汾河要冲且地势低凹,但千百年来不论发多大的洪水,从未在灵石形成灾害,就是因为有这块灵石庇佑,因而这块原本无知的顽石在当地被尊为神石,逢年过节,三乡五里的村民们便来焚香上贡顶礼膜拜,祈福祈寿求财求运。还有传说,在日本鬼子侵华时期,在灵石驻扎的一个叫作山口大荣的日本军官想把这块灵石盗运到日本去,他组织了许多日本士兵要把灵石挖出来,但是挖了许多日子也没有找到这块巨石的根底,惧于其神威,只好作罢。看来,这块神石还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
这块“天石”是灵石县的镇县之宝,精明的灵石人也举起了这个品牌,在灵石县里,到处都可以看到以天石命名的店铺商号,就在天石公园的对过,那个在建中的高耸入云的巨型大厦就叫作天石大厦。但灵石人重视“天石”这个品牌,远甚于重视天石本身,区区数百平米的天石公园门庭暗然狭小窄憋,被旁边扬眉吐气的灵石宾馆挤得瑟缩成一团,在环境质量很差的灵石大街上,你不留心是注意不到他的。园内除陈奉着那权天石的灵石亭还有些眉目外,其他建筑均破败凋蔽,一些很有价值的碑石也都没人理会。说是公园,但园内不见草木,了无生趣,游后使人感慨良多。
陨石虽然不再是“神石”不再是“天石”了,但它还是很珍贵的,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的科学价值还是很高的。希望灵石人对“灵石”更为重视起来,因为没有“灵石”便没有灵石;如果“灵石”灵光了,那灵石就会更为灵光起来。
关于国学山西
与您相约|老故事、老风情、老风物、老节气、老民俗、老图片。
欢迎投稿|饮食文化、地理志、历史观、传统手艺、游学、民间国学。
投稿方式:455169617@qq.com 或者微信号:sj_0822
好一个镇县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