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用最简单的方式享受更多服务


作为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一把“钥匙”,“一卡多用”的市民卡如今已经是不少嘉兴人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在卡包“瘦身”的背后,是嘉兴市民卡不断增加和优化的功能应用。过去这一年,市民卡继续推进功能应用的改进优化,在金融市民卡制发、市域内公交一卡通以及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互通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精彩2016·数据
●精彩2016·现场
现场一:快节奏工作,高品质服务
昨天上午,嘉兴市民卡公司技术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传送过来的嘉兴学院新生参保数据进行整理录入。接下来,市民卡公司将要把新参保学生的资料和参保数据整理好发送到制卡单位,寒假开学之后,这批新生就可以拿到一张属于自己的市民卡。而新卡的发放和宣传介绍由周欢琴所在的公共服务部负责,“过年前就要把这些工作全部完成,时间还是偏紧的。”从首批发卡3000张到如今累计发卡近390万张,这样的工作节奏,对于周欢琴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市民卡发放一直是窗口工作的要务,随着发卡量的大幅增加,窗口业务量也水涨船高。市民卡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完善,窗口除了常规业务外,也担负起市民卡业务的宣传、介绍和推广工作。最近,与上海公交互联互通,前来咨询充值的市民明显增多。去年配合市卫计委新开通了诊间结算业务,如今也常有市民到窗口来充值,遇到无法刷卡等情况,市民也会来窗口查询原因。
谈及对窗口工作的理解,周欢琴表示,除了受理各项应用业务外,窗口工作更多是在用卡市民和技术保障后台之间搭建平台,“把用户的意见反馈给技术部门以改进服务,同时把新的功能应用推荐给用户。”去年8月,刚刚推出的市民卡账户资金安全险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周欢琴发现,要跑两个窗口才能办理理赔的手续过于繁杂,于是她向业务部门反馈了情况。经过市民卡公司与人保公司协商,对理赔程序进行简化,使补卡业务和理赔业务可以在同一个窗口得到“一站式”解决,免去市民来回奔波。
服务质量往往在细微处得到体现。去年9月,一名在嘉兴参保退休的老人致电市民卡服务大厅,向周欢琴讲述了自己的难处。老人表示,自己退休之后一直在杭州生活,最近住院,市民卡却遗失了,自己行动不便却急着要用卡。听了老人的话,周欢琴马上让老人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制卡完成之后,她前往快递公司将老人补办好的市民卡寄送过去,解决了老人的问题。
在金融市民卡业务刚刚推出时,市民为了办理换卡业务排起长队,最多时一天有170多人前去办理,当时周欢琴给排队办理业务的市民送上了免费午饭,让市民感受到了关怀。
资料图记者 徐志达 摄
现场二:既是发卡人,更是用卡人
在周欢琴的生活中,市民卡无处不在,除了在工作时间要与市民卡打交道,这张小小的卡片早已渗透到她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民卡的使用者中,周欢琴可以算是一名“发烧友”。
“因为工作关系,市民卡的每项功能我都很熟悉,所以每种应用我都在用。”周欢琴表示,自己家距离单位不远,而且两处都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平时上下班一般都是刷卡借公共自行车。如果碰上阴雨天,她的上班路上依然离不开市民卡,她会选择刷卡乘坐公交车到达公司。此外,图书借阅和诊间结算也是她经常使用的功能。“平时出门别的卡可以不带,但市民卡是一定会随身带的。”周欢琴表示。
谈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周欢琴准备根据业务类型,对窗口做出调整优化,受理业务类型进一步细化,同时更加注重对市民卡应用的宣传推广。“对投诉和建议,我们准备设立专门的窗口来受理。既不影响其他市民办理业务,也会让这些投诉和建议更好地反馈过来。”与此同时,周欢琴还计划借着金融市民卡的推出,和银行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拜访用户,进一步宣传介绍市民卡的功能和用法。
●精彩2016·对话
资料图记者 李剑铭 摄
以“融合、协同、发展”理念 为百姓创造更多民生福利
过去的一年,市民卡公司在推进功能完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展望2017,市民卡公司会有怎样的谋划?晚报就此专访了嘉兴市民卡公司副总经理陈梅青。
记者:2016年对于嘉兴市民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许多新的功能在去年得到完善,2016年市民卡公司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梅青:2016年可以说是嘉兴市民卡有转变的一年,在市民卡的一些功能应用和建设上,我们做了改进和优化。从工作的完成上,可以简单地说成两项,一是“加载金融功能的嘉兴社会保障市民卡”(简称金融市民卡)的审批和制发,在市政府的推进和市人行的支持下,2016年7月底我们完成了金融市民卡的审批,并在12月底完成了近90万张的居民医保人群的制发卡任务;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各地交通和人社(社保)部门的努力和支持下,在2016年11月底实现了市民卡在市域公交的一卡通应用,在2016年12月完成了市民卡(包含新版公交卡)与上海地铁、公交、轮渡的互通应用。
记者:经历了过去一年的突破和完善,您认为市民卡公司有哪些收获?
陈梅青:2016年两项主要工作任务的推进过程,也是市民卡公司蜕变的过程。之前,国资在嘉兴市民卡的运营中被定义为推进市民卡商业应用的角色,但在2016年5月公司由嘉服集团管理运营后,公司的运营理念有了根本转变,市民卡便民、利民的宗旨明确树立,承担社会责任、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成为市民卡公司工作的第一目标和责任。在与公交公司的业务合作中,市民卡公司放弃了沉淀资金;在金融市民卡审批过程中,市民卡公司放弃了市民卡账户的商业支付。这两个“放下”,既卸下了市民卡公司多年推而不进的包袱,也彻底理清了市民卡公司与公交、银行的合作关系,将一度的“合作+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进”,这一带有“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协同”的运营理念,将为市民卡的应用拓展创造宽广的空间。无论是“脱胎换骨”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都是企业在应时顺势中做出的抉择。
记者:市民卡公司对2017年的工作有哪些谋划?
陈梅青:市民卡公司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到2016年底,市民卡发放量已经超过了市域户籍人口,2017年市民卡公司的工作将以市民卡的应用推进为重点,兼顾存量卡的换发。市民卡现有的390万持卡人中有270万是在各县市的,2016年有一点遗憾的就是,由于体制的影响,我们一直努力推进的市民卡市域一体化服务体系没有能够建立起来,2017年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建成该体系,使我们的390万持卡人都能享受到统一的服务和便利。同时,我们希望市民卡公司、市民卡公司的理念能够被更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了解并接受,以“融合、协同、发展”的理念将市民卡融入更多的政府公共服务,为百姓创造更多的民生福利,更多地体现政府对市民卡“一卡多用”的定义。
●精彩2016·手记
让百姓感叹“厉害了,我的卡”
小小市民卡,功能很强大。“多卡合一”的嘉兴市民卡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功能强大,既是医保卡也是公交卡,同时还是借书卡和银行卡,解决了老百姓“卡多为患”的难题。在这个“多卡时代”,各个行业、部门都有各自发放的卡,每一张卡对应着一项服务,而“一卡一能”的功能限制,其实就是对权利和服务的限制。市民卡的升级,就是在实现“一卡多能”的“一卡通”功能,说白了就是便民、利民、惠民,让老百姓用最简单的方式来享受更多的服务。
另一项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市民卡公司的服务理念,完善市民卡功能的同时,服务的跟进至关重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服务,针对使用者担心的丢失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网站挂失,账户资金还可以通过资金安全保险来进行保障。有一个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市民李先生在体验账户资金安全险理赔简化程序时,对窗口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点滴改进,对市民来说都意味着便捷和高效,市民卡的一小步,就是服务民生的一大步。

哈哈希望可以实现“嘉兴一卡通”,做什么都能用上。
用不来啊